【本報訊】將軍澳醫院分流病房內竟然滋生可以襲擊人類的「食肉蒼蠅」,員工更一度在病房內捕捉到數隻食肉蒼蠅,並向食物環境衞生署求助,需要在病房內安裝滅蠅燈,事件是由於該院接收了一名口部被食肉蒼蠅侵蝕的老婦,幼蟲在病人口部滋生所致,幸而病房內其他病人沒有受到食肉蒼蠅影響。 記者:梁洵瑜
該院2A分流病房於上月二十五日,接收一名九十歲居於西貢區一間安老院的老婦,她在入院時已患有蠅蛆病,口部有不少食肉蒼蠅的幼蟲,並已呈現潰瘍。院方安排她在該病房內的隔離室接受治療,數天後為她進行手術,切除壞死組織。
該院發言人稱,由於有蠅蛆病患者,病房職員早已加強監察隔離病房情況,每天清潔病房三次、檢查地板及床單,並聘請了滅蟲公司噴殺蟲水。但職員仍於本月八日在該病房內發現一隻食肉蒼蠅,院方遂向食環署求助,按該署建議,在病房內安裝滅蠅燈及使用殺蟲水等,並監察病房內其他病人有否受到影響。
據了解,病人在留院而又未進行手術切除壞死組織期間,食肉蒼蠅的幼蟲已在病人口部滋生,更可能跌落地上,致職員在病房內發現數隻已成長的食肉蒼蠅,幸好職員能夠及時捕捉,食肉蒼蠅未有進一步繁殖,病房內其他病人未有受到食肉蒼蠅襲擊。
該院發言人強調,院方已及時隔離病人及清理其壞死組織,其間共發現了數隻食肉蒼蠅,該名病人已於本月十三日康復出院,員工在同日亦徹底清洗及消毒她入住的隔離室。
傳染病專科醫生勞永樂認為,食肉蒼蠅產主要在傷口或口腔上產卵,幼蟲可以在短時間內滋生,一向都是一些活動能力有問題及疏於照顧的長者中招,故醫院一旦接收這些病人,應即時採取多項防止食肉蒼蠅滋生措施,包括即時清理傷口內的幼蟲,減低幼蟲成長變成食肉蒼蠅機會,以及緩減潰瘍惡化。
他認為,即使情況未能容許醫院即時做手術清理病人傷口的壞死組織,也要即時清理傷口,並使用殺蟲劑及監察同房內容易被食肉蒼蠅襲擊的高危病人,如中風後行動不便或有表面傷口病人。
本港自九九年首次發現有動物被食肉蒼蠅襲擊,至二○○二年十月發生首宗有人被襲個案,一名居於屯門區安老院的長期卧床的老婦,口腔被食肉蒼蠅侵蝕。至今年四月已有十六宗蠅蛆病個案,患者分布全港十個區域,大部份患者是活動能力有問題的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