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外國流行的「代做功課集團」逐漸在香港成形,有大學生刊物發現,大學校園不單抄襲成風,「賣功課」的情況也「地面化」,由大學生或畢業生組成的聯盟,公然在網上刊登廣告,透過代做功課賺取收入;有多年代做功課經驗的碩士生月入更達四千元。 記者:張嘉雯
本月出版的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刊物《大學線》,早前在雅虎(香港)網頁的拍賣場中找到一個以「大學二及三年級學生操刀」為賣點、自稱為「大學生聯盟」的廣告。該刊發現,聯盟成員由中大、理大、科大及浸大的學生組成,客人遍及大學生及中學生,運作極有系統,每月交易由數宗至十多宗,主要是代作文或寫大學論文。
買賣雙方在談妥價錢後,買家即可入錢到指定銀行戶口,聯盟會在確認付款三天內以電郵寄出功課;收費則視乎功課數量、難度及交貨「死線」而定,但質素未必有保證,若買家不滿意也不會重做。
本報記者昨日登上雅虎網站,發現聯盟的廣告已沒有再出現,但其他代做功課廣告仍存在,部份更保證由高考摘A的成員「操刀」,並提供證書證實資歷。
有六年「賣功課」經驗的碩士學生稱,今年開學首兩個月已接獲七宗生意,每份收費六百元以上,月入約四千元,買家包括公大、城大及浸大的學生。
浸大學生會會長陳啟駿認為,以「賣功課」來賺錢進修是不負責任的行為。浸大發言人說,有處理學生抄襲功課和作弊的指引;科大發言人則稱,若學生兩次抄功課,會被開除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