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在最慌亂的時候,說出了最可悲的事實真相:領匯必須上市,因為要籌措資金救濟房委會這頭入不敷支的官僚怪獸。真正的私有化目的,在於切斷供應政府干預的資源,以私有化為名擴張政府干預,結果將會得不償失。政府被迫擱置上市計劃,香港市民也可以趁機討論如何一併解決公營房屋的其他問題。
李兆富
經過一番擾攘,領匯最終仍然要擱置上市。政府之前進行了多天馬拉松式的閉門會議,看來當局是十分捨不得這一筆二百多億的及時雨,未到最後一刻都不願意輕言放棄。但可以肯定,當有關領匯上市的不明朗因素一一掃清之後,政府必定會再籌備上市。市場的正面回應,加上見到特區政府對進行私有化的決心,獅子山學會本來應該雀躍萬分;可是另一方面,我們更不希望領匯會有如其他港式私有化般,掛羊頭賣狗肉的所謂最終讓房委會繼續苟延殘喘下去,浪費社會資源。
香港的公營房屋,始於石硤尾木屋大火,為了取締山邊木屋以及安置受災而流離失所的市民,政府有限度地提供非常基本的住屋設施,加上當時香港剛步入人口高速增長期,提供公營住屋是換取社會安定的一個重要政策。
踏入七十年代末期,公營房屋亦由提供最基本的住屋,變成一項廣泛的福利。由於當時香港仍處於高增長期,不同收入水平的市民對房屋的需求有增無減,房委會這時候便推出了香港公營房屋歷史上遺禍最深的居者有其屋政策。居屋為房委會提供了龐大的建屋資金,由那時候開始,公營房屋正式變得毫無節制。房委會亦在這個時候,開始大量興建商場及停車場等所謂配套設施,亦為公共財政開了一個最可怕的黑洞。
現在社會環境和過去已經不可同日而語,公營房屋的歷史任務亦已經告一段落。興建公營房屋不但是公共財政的負擔,管理以及保養亦嚴重浪費珍貴的社會資源。比對其他同等收入水平的住宅區,公營房屋花費在維修管理上的資源,絕對不少於私人樓宇,但因為產權沒有清晰確立,無論衞生或治安問題都普遍比較嚴重。房委會在提供所謂配套設施上的表現亦差強人意。以計劃經濟心態營運商場及街市,根本沒有最佳利用資源,商戶沒有面對真正的競爭,居民亦得不到應有的貨品種類選擇。
房委會一條龍式提供公營房屋已經不合時宜,當務之急是要考慮如何透過私有化,將這個尾大不掉的問題解決。我們一向反對政府借私有化之名,將資產上市,籌集資金去干預更多。政府開了新的收入來源,在誘因之下,干預將有如癌細胞一樣擴散開去。居屋推出之初,政府亦將之包裝成公私合作之新猶,誤導公眾以為政府會以更市場主導的方向,推行公營房屋。我們並不希望領匯成為另一個居屋政策。
公營房屋的私有化,應該將目標定得更高。房委會坐擁巨額資產,但由於產權公有,所以價值一直未得到真正反映。獅子山學會大膽建議,在商場及停車場等跟住屋無關的設施完全私有化後,政府應更進一步將房委會資產出售,以得來資金營運租金券,並逐步取代由房委會直接提供房屋福利。政府亦必須同時收緊房委會的營運範疇,擱置所有未開展的建設。
享有房屋福利的低收入人士可以從租金券得到更大的選擇權,除了可以因應個人的家庭及工作需要選擇住屋地點,甚至飼養寵物的公屋居民亦可不必再受房署官僚的氣燄。租金券持有人在收入改善後,亦不必一定要搬出居住多年的地方,有助建立穩定的社區群。
對低價樓的業主來說,租金券可以是疲弱的樓市中一點生機。與此同時,每一個將物業租予租金券持有人的業主,亦必定會盡心盡力搞好保安衞生等問題,以留住租金券的收入,亦因而減少了政府在地區管理的成本。政府因大幅減少成本,要對付濫用公屋資源便變得十分簡單直接,資源將可在各方面,幫助更多其他有真正需要的市民。
在有限資源下,政府有責任將得到的作有效分配,政府亦常說要以新思維面對新問題。事實擺在眼前,公營房屋管理全面私有化,絕對可以締造多贏局面,現在正是政府將功贖罪的時候,全面私有化香港公屋更待何時?
……………………………………………………
作者為獅子山學會傳訊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