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卓人
政府發表《政制發展專責小組第四號報告》的新聞,完全被領匯上市風波蓋過,是意料中事。人大常委封殺雙普選後,政改空間已變得比紅灣半島的洗手間更狹小;要在普選這個主流方案以外,尋找一個「九流」方案,不用曾司長苦口婆心,市民也知道這是「推向不切實際的途徑,只會虛耗時間和精神」。
不過,政府不要以為靠中央的高壓手段,暫時撲滅爭取○七、○八普選的「山火」,待一、兩年後有關議題便會成明日黃花,問題可以迎刃而解。不民主政制衍生的管治危機,並不會因為爭取○七、○八普選的聲音漸退而得以化解。可以預見,民間對政府的各種抵制行動將會愈演愈烈,主事官員只有疲於奔命,領匯風波是其中一例。
報章引述房委會消息人士形容,領匯訴訟如九一一襲擊,事前無法預料。撇開這番言論是否有人藉詞卸責不談,將訴訟與恐怖襲擊相提並論,實有欠公允,至少入稟提出司法覆核,是一次合法、合理的行動(見高院法官夏正民判詞)。我覺得這次公屋居民的抵制行動,反而有點像文化研究理論描繪的次文化現象,同樣是合法,同樣有着顛覆不平等權力關係的含意,同樣有如游擊戰般令當權者防不勝防。
我無意像部份文化理論般,將這類抵制行動浪漫化。畢竟,今次領匯風波已在社會引起強烈反彈,這會否帶來鞏固既有權力關係的反效果,現階段仍難以準確估量。我比較關心的是,當社會上有相當一部份人覺得,在現有制度和遊戲規則下,永遠無法獲得公平對待,在不平等權力關係下產生長期受屈的感覺,會否演變成「最多一拍兩散」的心態。
如果政府官員真的相信領匯風波猶如恐怖襲擊,要對搞事的恐怖分子迎頭痛擊,結果只會是「硬碰硬」,進一步強化一拍兩散的情緒,只會滋生更多抵制行動,不僅於事無補,社會也要付上沉重代價。歸根究柢,要化解目前的分化和對立,最根本的方法是建立一套公平的制度和遊戲規則,讓市民覺得「毋須次次要跟政府翻枱,今鋪輸了可以下鋪再來」。
在政治制度方面,這個公平的遊戲規則就是普選。我不是天真地以為,有了普選就天下太平,就能解決所有管治問題。我只想說明,普選是化解管治危機的必須而非充份條件。沒有普選,只會令已爛透的體制繼續爛下去,只會對香港造成更多、更深、更廣的傷害。
能否化解一波又一波的管治危機,關鍵在於中央和特區政府能否做到紅灣半島發展商所言,「勇於認錯、勇於改過,及早把問題糾正」,撤回否決普選的錯誤決定。
……………………………………………………
作者為民主動力執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