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了朋友在北京三環邊上的希爾頓酒店。一入大堂,不單止黑壓壓的華人頭髮,還有不少金棕啡黃紅的老西髮色,夾雜豐富的聖誕紅與綠。大堂裏迴蕩着肉桂味濃的厚滑蛋酒,一群為數五、六十個穿得似個小小聖誕老人的華籍小童,有秩序地在大樓梯前排列成半圓形,在外籍老師七情上面指揮間「𠵱」開小口唱着Ocome,allyefaithful……;Joytotheworld,theLordiscome……;Jinglebells,Jinglebells,Jinglealltheway……。不知道當中有多少個具有基督教背景,但肯定提供這些私校國際教育的背後需要不少銀両。
京城主要大街上的商場與酒店都十分隆重地布置着聖誕氣氛,迎接這個期望的普天同慶。雖然沒有香港的公眾假期,但一眾大中城市的聖誕氣氛煲得十分火紅。火樹銀花催促各位老細,花錢為重,禮物、應節食品、酒店聖誕大餐都閃爍着引人的光彩,耶穌、聖母、耶和華對國人的意義,絕對大不過聖誕派對與其實肉「嚡」的火雞。
雖然以美國為首,多年推廣下,聖誕早成商品推銷促銷硬銷會,然而以基督教為人民基礎的國度,再商業也仍具備不輕的宗教味道,起碼聖誕前夕回家吃一頓火雞餐前,一起謝恩合十祈禱,打開禮物時分有幾分謝恩。中國不是個無神論的國家,雖然表面是;信佛信風水信命運一回事,但信基督卻不是普遍的一回習慣。學校教育也禁止宗教宣傳,耶穌誕生與聖誕這個節日在內地大概沒有甚麼關係。
回想童年往事,香港當時有幾個家庭為基督背景?但上教會學校,唱聖詩,演聖人天使,始自童年習慣。慶祝聖誕對舊時港人與今天內地人說來,都具備一份生活改善、火樹銀花歌舞昇平的含意,沒有宗教背景,但總算一份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