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喬治布殊被《時代》周刊(Time)選為2004年風雲人物(Personoftheyear)。
《時代》周刊選出布殊連任的幕後大功臣羅夫、電影《受難曲》導演米路吉遜和揶揄布殊甚激之電影《華氏911》導演米高摩亞等人齊與布殊角逐,其實這3人都只是襯托而已,要數風頭之勁和對美國人民之貢獻,實無出布殊其右者!
筆者曾多番在此小框框讚揚布殊,並不是在下乃大美國主義之崇拜者。從政治角度衡量,布殊作為一國之君,當能做到如孟子所說「民為先」之治國根本,在民為先的大前提下,讓筆者告訴讀者一個「失敗」的公式,便是:Trytopleaseeverybody!以宏觀的角度看民主政治,只要是大部份人認同的便可。瞧瞧美國這次總統選舉,無論國內外都有不少人對布殊所作所為提出批評、指摘或不滿,但布殊終能獲連任,選民的意願已解釋了一切。人與人之間乃互相依賴而生存,但不一定為你而生活,從美國人選領袖之理性表現,可有悟出箇中道理?
打從經濟角度而言,本欄多年來不下十數次指出,布殊自接過克林頓交來的「燙手芋」後,知勢色不對,巧合的是接二連三發生事故,若不是「布拉格」配合得天衣無縫,果斷地施展渾身解數,力挽狂瀾於既倒,美國甚至全世界經濟可有今日繁榮的日子嗎?
布殊黑白分明,有勇氣、有魄力、有承擔、有計謀,大膽創新,為美國制訂一個好願景(一個核心理念和生動的未來前景──哈佛商業評論作者J.C.Collins和J.Porras之解釋),正如《時代》周刊總編輯凱利所說:就算不投票予他的人也會承認他是過去50年較有影響力的總統之一,又豈是虛言?筆者年前指布殊將會是近代一位極出色的美國總統,又豈是信口開河?
王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