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學堂:領匯難產誰之過?

投資學堂:領匯難產誰之過?

近日有些朋友問,是否房地產基金或公營資產轉為私營的問題,才會發生這次領匯風波?今日不如一談此問題。
首先,房地產基金(REITs)並非甚麼新興事物,REITs在美國推出已有二三十年歷史,新加坡投資市場亦已推出REITs有兩三年之久,在這兩地的投資市場,REITs好像並沒有發生如本港領匯般的大風波,可見問題本身並非在REITs本質方面。假若港府一如新加坡般,是強勢政府及強勢領導,相信亦不會出現今次領匯的鬧劇,當然不能以「他」來跟李資政相比。
Privatization可稱為私有化,是指將政府擁有的資產轉為私人擁有,簡單來講,即是將公營資產轉為私營資產。翻查有關公營資產轉為私營資產的研究資料時,不少專家皆稱,英國前首相戴卓爾夫人為Privatization的先驅人物,不少歐美國家亦參考英國的方法,將公營資產逐一私有化。在80年代,戴卓爾夫人將大批原先屬於政府擁有的公營資產轉為私營資產,例如先後把BritishTelecom、BritishGas、BritishAirways、BritishSteel、BritishCoal、BritishRail……等公營資產轉為私營資產。據資料顯示,在英國推行將公營資產轉為私營的初期,曾引起頗大風波,備受輿論壓力,嚴重程度及困難度遠遠超越近期的「領匯風波」,但最後戴卓爾夫人亦能將英國公營資產逐一私有化,令英國的股民人數大增,由原先的300多萬人,增至戴卓爾夫人離任時的1300多萬人!可見問題不在於將公營房地產轉為私營。

管治能力是關鍵
另一個更相似的例子,就是近年不少歐洲國家,亦有將資產出售以紓緩財政壓力,數月前,《BusinessWeek》便在一篇名為「Europe'sGreatRealEstateSell-Off」的報道中指出,近年不少歐洲國家的公營部門基於資金緊拙的關係,紛紛將政府擁有的公營房地產物業出售來解決財困。據日前的報道,美國基金Cerberus及Fortress從經營不善的德國房委會(Mismanagedpublic-housingcompany)購入並接管了十多萬個德國政府的公屋單位,其運作模式與領匯亦有些相似。同時,據聞不少歐美基金,當中亦包括索羅斯的資金,近期正四出尋找一些經營不善、並以賤價出售的公營房地產物業!
從上述可見,問題不在於REITs,也不在於將公營房地產轉為私營,更不在於搞事的刁民。試想想,在歐美懂得「玩」法律搞事的刁民,何止千萬,肯定較香港多很多很多,但歐美的地方政府依然可將公營資產逐一私有化。由此推想,真正的問題所在,可能是「他」的管治能力有所不逮所致。
譚紹興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