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 民 - 李純恩

刁 民 - 李純恩

就像十二生肖那樣,中國人對於人的分類是很粗陋的,比如普通百姓,只分兩類,一類叫「順民」,一類叫「刁民」。
不搞事,讓當權者安心的,是「順民」。「順民」本來也沒甚麼,安安分分過日子而已,但一些思想激進的人看不過眼,覺得就是這些「順民」鞏固了統治者的權力,成了暴政──在思想激進的人眼裏,不管身處的環境如何,他們永遠那麼巧地活在「暴政」統治之下──的幫兇,既愚昧又沒骨氣。於是,「順民」兩個字,就含了貶意。
「刁民」本來也不是好名詞,但因為「刁民」比較有性格。清朝乾隆皇帝下江南,途經徐州,批了八個字:「窮山惡水,潑婦刁民。」可見令皇帝頭痛者,大自然中是窮惡的山水,老百姓裏,便非「刁民」莫屬了。

「刁民」因為不聽話,令當權者頭痛,於是就顯得很有性格,很容易成為一些既不算「順民」,又做不成「刁民」者的偶像,若遇時勢造就,揭竿而起,便領導造反了。
歷代開國皇帝,起初都是刁民。從劉邦到毛澤東,都是先為刁民後為王。當然,在他們為王坐了江山之後,舉一反三,知道刁民的麻煩和厲害,知道不可長其「刁風」,便會回過頭來,專門鎮壓刁民了。
所以,與「順民」相比,有性格的中國人,是不介意做刁民的。畫家黃永玉先生就在作品題款上,稱自己為「湘西老刁民」。
今日香港,也多刁民。不不不,我不是說那個叫盧少蘭的老太婆。要舉例子,首選是長毛梁國雄。至於盧少蘭我本來以為也是,直至在電視上看到她一邊剔牙一邊「靴靴」聲回答記者提問,便知道這老太婆還未到「刁民」水平,她的層次,充其量,只是個《水滸傳》常說的「潑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