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城中話題,日又是領匯(2382)、夜又是領匯,真有點厭了!領匯是港府第3次將資產上市,這次所掀起的風波,暫時來看是最大、最備受批評的一次。用「暫時」一詞來形容,因為不知還有沒有其他更嚴重、更大件事的後來者,董生尚在執政,還是用「暫時」來形容較安全。
早前筆者的好友指出,當年盈富(2800)推出時的宣傳廣告,是一個成年人,以兩手分別抽着兩個小孩左右搖盪,同時伴以某已故歌星的名曲。該廣告出街後,有些口痕的朋友便曾批評,該廣告片內容不太好。跟着便是地鐵(066),其廣告是大叫你是老闆,近期地鐵經常出現故障,在地鐵車廂中,不時聽到一些趕着上班的朋友,叫着老闆之類的助語詞。至於這次領匯,其廣告是一個小孩持有一個橙色波,同時每個商場的照片亦有一個橙色波,真是橙波處處,好友指其實該廣告早已預兆領匯上市將會風波處處。
近日有些朋友指出,經領匯風波後,投資者將不會再大舉投資港府推出的資產,但筆者估計這可能性不大。主因是筆者察覺,不少機構投資者及一般小散戶,他們大多數(註:並非全部)是善忘或看似善忘,在決定投資策略時,大多以該投資項目未來的獲利前景,遠多於它過往的問題。即使過往沒有任何重大過錯,可是若未來沒有獲利前景,他們大多不願投資。
最近似的例子便是國企股,在97回歸前,國企股大受歡迎,不少基金經理等機構投資者大舉投資國企股,但隨着97股災後,國企股千瘡百孔的問題相繼浮現,例如公司管理不完善、管理層不夠專業、財務狀況混亂(如當年的三角債等),以及透明度偏低等等,當時曾出現不少機構投資者大舉拋售國企股。當時不少基金經理亦曾表示,國企股管理質素差及透明度不足,國企股投資價值低,有些甚至指不值得投資。但近年隨國內經濟增長強勁,不少機構投資者又再重臨,大舉吸納國企股。
另一個例子便是民企股,早年因歐亞農業(932)事件,引致民企股急挫,曾出現民企股小股災,令不少機構投資者損手,但近年亦見個別機構資者再度吸納民企股。
從這些例子可見,投資者不大「記仇」,最重要是你能否給投資者一個美麗的憧憬,否則便不會有97國企股股災、2000年科網股泡沫及近年的澳門概念股等(噢,對不起馬交股仍不是泡沫!)。故此,日後港府再推出資產上市時,只要能給投資者一個美麗的憧憬,如賤賣資產及高股息等,相信必可再掀起另一認購熱潮!
譚紹興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