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吳哥窟,追尋法國殖民地時代的餘芬,應該下榻在拉佛氏皇家大酒店(RafflesGrandHotel)。
英國作家毛姆、船王遺孀積桂蓮,都在這裏低調地住過。酒店門口的BellBoy,穿高棉古裝,紅衣加窄身白褲,襪子像十八世紀法國宮廷的宮僕,頭戴一頂白帽,帽端有佛塔一樣的一個金尖子。單從這一身衣飾,就能領悟法國和印支,像一對曠男怨女。柬埔寨、越南、寮國,能做法國的殖民地,連他們的子民繞了一個「民族獨立」的怪圈,血腥屠戮了二十年,貧窮加貪污,也逐漸明白了一個道理:所謂當家作主,由於民族智商之嚴重局限,原來自己真的不配,切勿胡思亂想能與歐美平起平坐,還是做一個殖民地最幸福。
皇家大酒店有自助餐,幸好天可憐見,看不見中國自由行式旅行團,因此餐廳無人喧嘩,靜得聽見窗外的鳥叫聲,自助餐的一張長桌子,沒有人一窩蜂打尖掠奪,相當的和平穩定。開了一點點冷氣,天花板吊着的風扇懶懶地轉着,一個樹影斜斜的中午,感覺非常的嘉芙蓮丹露。
午膳之後,最宜在酒店的泳池游一個悠閒的小泳。不要讓陽光曬傷,熱帶的太陽總是有毒的,何況碧咸老婆維多利亞之流的那身古銅色的肌膚早已過時。
下午最好的節目,是各租一輛自行車,兩人一起到吳哥窟的巴肯山看日落。才四點鐘,因慕吳哥窟日落的美名,滿城的歐洲旅行家都到齊了。自行車可以停放在山腳的樹下,用鏈鎖好。當地農民在出租大象,可以乘大象上山,但那樣等同助長了第三世界虐待和奴役動物對不對?閣下自命優皮小資產,當然不會光顧,徒步上山,是最自然的選擇。
山上有幾座小佛塔,就像光明頂一樣,有一座高台,遊人站着屏息等,等一場天地的葬禮。由於古蹟由日本人全權管理,因此整潔而安詳,沒有半條紅色的標語展示漢字的口號,像「全力打造吳哥窟現代化旅遊事業平台」、「建設文明吳哥窟,請不要吐痰、隨地小便和扒竊銀包」之類振奮人心的標語,沒有旅行團導遊的大喇叭筒。
就這樣,太陽徐徐降下在暹粒平原,森林和平原,展開如長卷,落日像一方古印,蓋在天地的一幅壯麗的畫上。一場瑰麗的典禮,在五分鐘裏,上蒼把天空交給了黑夜,落日把崗位交給了星辰,我們驚嘆,人在這場諸神的嘉年華裏,渺小得連一道小小的菜式也不是,只是一團過客的微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