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信觀點:工業周期左右環球經濟

宏信觀點:工業周期左右環球經濟

市場對於環球經濟周期表現眾說紛紜,我們不能總是以「局部疲軟」來解釋現狀。要明白經濟周期的走勢,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先了解環球工業活動周期,然後逐一分析不同國家的市場需求。

目前環球工業周期趨跌,但跌勢持續的時間和幅度則仍欠明朗,陷入衰退的機會亦不大。此外,工業活動的實際數據亦告下跌──自5月份以來,美國工業產量僅微升1.2%,而本年首5個月的增長率則達2.7%;日本、歐元區和英國的產出亦令人失望。
產出下跌,並非意料之外。往績顯示,環球工業周期的表現相當有規律,一般升勢不會維持2年以上。在2003年初,工業產出開始展現升勢,因此現階段可能會上升乏力。
一如以往,產出周期受到存貨水平所影響。在復甦初期,市場需求增長一般較產出增長迅速,製造商的存貨水平則告下跌。但隨着企業致力補充存貨,增產的步伐較需求增長迅速,生產周期便處於最高峯階段。然而,當存貨回復至理想的水平後,產出便會再度放緩。
美國和日本的有關數據明確顯示,目前已步入市場需求增長溫和下降的階段,以致無可避免出現存貨囤積的情況。若是正常的周期,當存貨達致理想的水平,產出增長將會見底。預期這可能需時約6個月,意味着在2005年第2季,產量將跌至低位,並在明年下半年轉強。
然而,若工業以外的其他範疇亦轉弱,產出下跌方會帶來更嚴重的後果,因此我們宜逐一分析個別國家或地區的情況。
歐元區各國的經濟表現有別,但整體狀況卻清晰可見。區內經濟增長仍相當依賴外需。當環球經濟步伐加劇,歐洲的出口增長步伐亦較為迅速,繼而提升投資開支、職位增長和消費開支。然而目前環球經濟表現放緩,歐洲經濟增長亦即時受到影響。
部份分析員可能認為,當局並無採取足夠的措施振興經濟,但近年區內政府受財赤龐大所困擾,令財政政策朿手縳腳,而歐洲央行維持利率於相當低的水平,但仍未能提升經濟表現。事實上,由於結構性因素短期內將難以改善,歐洲將繼續受環球經濟周期所影響。

日可免陷衰退
日本經濟增長同樣極依賴出口表現,而資本開支一般跟隨出口周期的走勢。大概在去年,有若干迹象顯示消費開支與出口表現脫鈎。若日本在未來數月維持實質工資增長,則可望抵銷外需放緩的部份影響。在過去14年,每當環球經濟表現轉弱,日本難免陷入衰退,但預期今次日本將可避免衰退的厄運。
近年英國利率下調,有助支持當地開支,因此儘管製造業的表現在2001年顯著轉弱,英國仍能避過陷入經濟衰退。然而,當局在過去1年多次加息,開始對經濟帶來影響,若房屋市場在2005年放緩,消費開支亦可能減弱,令經濟周期進一步惡化。

美前景難樂觀
美國採取寬鬆的政策,有助紓緩經濟轉弱的影響。當局的減稅措施,令政府結餘由盈轉赤,而利率下調,亦鼓勵家庭借貸,特別是以房屋抵押貸款。個人儲蓄率在第3季下跌至僅0.4%,而家庭借貸則顯著攀升。若要明年經濟持續穩步復甦,企業須接棒進行借貸,並利用貸款提升資本開支及增聘員工。
然而,企業可能對借貸過於敏感,因為油價高企、恐怖襲擊的威脅,以及家庭財政狀況緊張,可能導致企業採取審慎態度,最終明年經濟增長令人失望。
環球工業周期持續轉弱預期產量增長將在未來6個月放緩,但應可在明年下半年復甦。此外,英美兩國結束振興經濟的政策,將導致當地需求增長放緩,而歐元區和日本的出口增長疲弱,亦影響整體經濟表現。
唐道賢
經濟及策略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