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監趁市旺限孖展按上按<br>7經紀行轉按35億客戶股份

證監趁市旺限孖展按上按
7經紀行轉按35億客戶股份

【本報訊】針對經紀行從事高風險的孖展借貸按上按業務,證監會擬推出限制措施,經研究後指出,有7家經紀行可能因實施新例而受較大影響,該7行合共轉按價值達35億元的客戶股份,涉及客戶4.2萬名。證監表示,若這些經紀行一旦倒閉,後果將非常嚴重,認為應趁市況過熱前,堵塞漏洞。

證監於9月發出諮詢文件,針對98年正達證券倒閉事件,提出對經營孖展融資的經紀行加強規管。證監引述研究規管經紀行財政資源的工作小組建議,訂出經紀行將可滙集客戶股份轉按的總值上限,不能超過經紀行向孖展客戶貸出款額總數的1.3至1.5倍。以1.3倍為例,經紀行若從孖展客戶收取200元的股份作抵押,而借出100元的孖展貸款,該行只能將最多總值130元的客戶股份,轉按予銀行套取資金,必須保留價值至少70元的股份在經紀行,這樣該行即使出事,客戶仍有一定程度的「揸拿」。

上限貸款額1.3至1.5倍
證監會執行董事張灼華昨日在立法會滙報諮詢結果時稱,非經紀業界全部支持上述建議,但部份業內人士則持保留或反對態度,認為會影響經營,並建議範圍更闊的轉按上限,介乎1.8至3倍。他們指滙集轉按是業內由來已久的做法,新措施會增加成本,影響其二三線股業務。
不過,立法會議員湯家驊指出,滙集轉按的做法是惡習,違反投資者私有產權原則。鄭經翰則以海鮮酒家為例,「酒家有鮑參翅肚,當然較值錢,魚缸雖然養海鮮,但只係海鮮價,到酒家執笠時,值錢嘅鮑參翅肚原來俾人典當咗,但海鮮就死晒」,指出經紀行大多將客戶的優質藍籌股轉按,留下二三線股,出事後剩下的二三線股亦資不抵債。

7行佔總成交不足2%
張灼華指出,今年港股全年總成交可望超越97年,而今年9月與去年6月比較,孖展貸款總額已升20%,轉按孖展客戶股份的總值亦升27%,加上近期概念股泡沫有重現迹象,她認為應趁市場過熱之前堵塞漏洞。
對於有7家經紀行可能受新措施影響,她說對市場影響輕微,但大量投資者可獲保障。該7家經紀行合計佔市場成交額不足2%,共僱用350名經紀及200名後勤人員,其中6家經紀行共錄得盈利1.52億元,其餘1家則正洽商賣盤。她說會繼續與業界商討,以訂出最適當過渡期措施,預計明年會將建議定稿及修例。
另外,證監會市場監察部執行董事狄勤思表示,對於建議若果投資者賠償基金的資產淨值滾存至超逾14億元,便暫停徵收0.002%的投資者賠償徵費,若經諮詢後獲採納,預計明年上半年可暫停徵收。

張灼華(中)說新措施可能影響7家高風險經紀行,但大量投資者卻可因此獲保障。 程志遠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