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道】英國倫敦蟬聯全球最大外滙交易中心,佔去全球滙市總成交的三成;至於香港則排行第六,較新加坡低兩位。英倫銀行(央行)為了更能反映英國的貿易實況,將會把人民幣和港元等亞洲貨幣,列入新制訂的英鎊貿易加權指數。
英倫銀行的調查顯示,截至4月份,倫敦的每日外滙平均成交額達7530億美元,比2001年多49%;全球滙市每日平均總成交1.88萬億美元,倫敦佔去31%,與01年的水平相若。美國屈居英國之後,為第二大外滙交易中心,佔全球成交額約19%,比3年前高出3個百分點;日本排行第三,交投佔全球總額的8%。新加坡和德國並列第四,兩地的每日平均外滙交易各佔全球的5%;至於香港則排行第六。
另外,英倫銀行擬制訂新的英鎊貿易加權指數,務求覆蓋更多國家和地區,並每年作出檢討。該央行說,指數目前未能反映服務貿易相對商品貿易在近期的變化,及英國對亞洲區貿易的增長。按照計劃,那些地區對英國的出口或入口超過總值的1%,該等地區的貨幣會被列入所謂的「窄幅指數」(narrowindex)。換言之,中國、香港、台灣、南韓、馬來西亞、沙地阿拉伯、新加坡、南非及土耳其的貨幣,將入選現已有20隻成份貨幣的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