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怡專欄:舊瓶舊酒 - 李怡

李怡專欄:舊瓶舊酒 - 李怡

胡錦濤貫徹他全面掌權後的主張:「管理意識形態,我們要學習古巴和朝鮮。」本周初由公安帶走了三位持批評當局意見的作家和知識分子,包括劉曉波、余杰、張祖樺,儘管被盤問了十多小時、警告他們不能再寫「攻擊中國政府和攻擊中國領導人的文章」之後,把他們放回,但已為中國的所謂「胡溫新政」帶來了肅殺的氣氛。
中國自胡溫全面掌權以來,外界就有「胡溫新政」的期待,認為他們一來沒有老一輩暴力革命的經驗與包袱,會比較了解世界自由、民主、人權的大潮流;二來中國經濟的發展,會由經濟繁榮、經濟自由化而帶動政治自由化,推動政治改革;三來胡溫二人似乎沒有親屬介入經商、辦企業、發家致富的新聞,或許比較廉潔,因此會有整頓貪腐的決心。
然而,正如余杰說:「我不同意胡溫新政的說法。」中國共產黨的組織傳統根深柢固,怎麼會輕易冒出「胡溫新政」呢?沒有革命經歷、對世界潮流略有了解是一回事,作為「一黨專政」下的政治權力得益者又是一回事,而後者才是二人真正的思慮所在,世界潮流跟他們的權力有甚麼相干?
胡溫二人有沒有親屬憑着他們的關係,而享有權、錢的特殊利益,固然不得而知。即使沒有,他們又豈敢對自己周邊的其他掌權者的子女大動干戈?他們對江澤民、李鵬、曾慶紅、賈慶林等人的親屬子女,敢動一下嗎?動了的話對他們的權力豈能沒有威脅?更何況貪腐已成全黨上下的風氣,雖有「不反貪腐亡國」的說法,但「反貪腐則亡黨」更是政治現實,此中利害他們豈不會深有體驗?

至於經濟繁榮、經濟自由化會帶動政治自由化的說法,恐是西方學者的一廂情願。經濟發展、經濟自由化無疑提供了政治自由化的社會基礎,但決不表示掌絕對權力的政黨會自動釋出權力。
從中共一黨專政過去的歷程來看,情況恐怕正好相反,公式是:經濟繁榮+政治自由=一個常數。也就是說,當經濟困難時,掌權者為紓緩不滿,會向人民釋出多一點政治自由,但當經濟形勢轉好時,掌權者又會加強控制。近年中國經濟形勢不差,於是胡錦濤在最近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就大講「憂患意識」。三位作家、知識分子的被捕,正是經濟形勢轉好於是政治收緊的表現。
令人沮喪的,是中國老百姓也接受統治者這套統治方式。一位朋友比喻說:人們以為豬吃飽了就要活動,就要擴闊活動空間,或要走出豬欄,但他們不知道豬吃飽了其實只想睡覺。吃飽了睡,養肥了就可以宰割。
同樣的,西方學者以為中國老百姓的經濟生活改善了就想有更多政治自由,但其實中國老百姓吃飽了只想睡覺。「一黨專政」的掌權者,知道得很清楚,看得很準,所以說人權就是溫飽權,在大陸,暫時這樣做恐怕還是有效的。但如果說香港只要給點經濟甜頭就不會再要民主,那就要看香港人爭不爭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