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秀蘭
三組財團的發展概念展覽在一片質疑聲中開鑼。各界提出有關管治、財務、監察、政策目標等問題尚未釐清,當局便請市民在既定的「三選一」方案內兜轉,在有限的框架內看三個財團比高低。本來可供港人創意想像馳騁的四十二公頃土地運用,縮小為科學館內展覽的有限選擇。
無論從土地資源或公共財政收入角度看,西九龍均價值不菲。運用得宜可直接影響香港人文質素的發展,故此相關決策須有全民智性討論參與決策的全部,不能由好大喜功的官員將民意操控在「三選一」的範圍,以長官意志為香港作無可逆轉的錯誤決定。
經過了紅灣民憤高速凝聚的教訓,當局面對各界紛紛成立的關注團體的質疑,傲慢的官員稍為收斂,不再直稱不同意見為「雜音」,並聲稱願意聆聽民意。早前便有官員表示民意表達有助當局與發展商談判,並美稱之為與市民建立夥伴關係。剛開始的西九發展展覽上派發與市民的意見卡即為此目標而設,但正如官員所言,收集得來的答案只會被當局利用為談判的籌碼。
整份意見卡對熟悉政策人士而言嫌篇幅不夠,且多局限,羅列的分項不足以涵蓋整體城市規劃、文化政策、管治問責等各個必須細緻討論的題目;但未曾充份掌握西九發展背景資料的市民在未窺全豹之前,便要憑展覽模型和館內有限資料所得下判斷,便有如被幪了一隻眼睛,不能瞄準目標。有關天篷的一條問題更以建造天篷為前設,不留空間及市民思考香港是否須要一個新地標為文化裝飾。
意見卡並無觸及西九發展的核心問題:政府管治的手法及如何向公眾問責。
以處理公共財政為例,所有特區賣地收入均應根據《公共財政修例》處理,既有程序是賣地所得撥入庫房支付政府開支。
行政長官每年發表施政報告訂立施政目標,政策局局長在行政會議取得共識施政,各在政策範圍列出行政預算,然後由財政司司長按估計收入及往年支出的基礎,與各局長商討每個政策局可得撥款,如有新的施政目標,則在增加的收入或儲備中支付,財政預算案受公眾和議會監察。
西九賣地估計可達一千億以上,當局以避免文化政策與其他政策競逐資源為藉口,將土地公開拍賣的程序,改為地產夾雜文娛設施一齊發展。
政府並沒有在意見卡中,問市民是否同意官員又一次繞過法律和議會進行管治。政府也沒有問市民是否同意,減少賣地收益換取公眾和議會都無法參與規劃監管的私營文娛設施。政府更不問市民是否不想知道,財務資料保密後有無利益輸送。
換言之,主事官員一方面漠視民意,另一方面卻拉民意與地產商周旋。意見卡營造的局面是商界與市民對立,官員只是球證,淡化了當局一手策劃「三選一」的困局,並無為基本土地用途規劃向市民問責,如意算盤打得極響。是典型「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伎倆。
問卷的第六題問市民是否認為三份建議都不值得跟進。這問題迫使市民與發展商對立,因為無論財團的發展概念優劣,只要市民質疑為何政府管治要繞過法例規管,希望重開諮詢便別無他選,惟有在第六題否決三份建議。但實際情況是持不同意見人士,認為不應該在社會未有成熟討論之前,跟進任何一份建議。向市民答辯的是官員,並非地產財團;同樣,市民首要否決的對象是政府管治的方法,並非財團的建議書。但倘若市民錯過意見卡第六題叫停的機會,當局便可於日後引用市民回應,誇言「三選一」得到社會支持。
當局玩弄諮詢程序,市民早已見慣。二十三條立法以發放片面資訊開始,扭曲諮詢結果作結,政黨則發動大量居民交回如出自同一範本的意見書做勢。西九諮詢已呈現二十三條的軌迹,公民社會可要吸取以往沉痛經驗,透過意見卡第六條的空間制止政府批出西九發展的臨時協議,將諮詢帶回正軌。
……………………………………………………
作者為立法會前議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