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領匯上市官司到了關鍵時刻,特首董建華及財政司司長唐英年突然表態,批評有人借港人尊重法治精神,在上市最後關頭以法律程序「搞事」,將事件過份政治化。但有學者指出,由於司法程序尚未完結,會令人覺得政府以政治手段向法院施壓,並借機打擊在背後支持訴訟的民主派人士,反而會令國際投資者擔心香港司法獨立受影響。 記者:莫劍弦、何文雯
特首董建華昨日與傳媒高層見面,他被問及有關領匯官司時批評,領匯上市是為香港整體社會利益做的一件好事,但現時有人不顧整體社會利益搞事,將整件事政治化,不但損害香港整體利益,也影響香港金融中心地位。
唐英年昨日在公布失業率的記者會中亦被問及領匯上市問題,他批評若任何人有意見,應在十八個月的討論過程中提出,而非留到最後一分鐘,他又不點名批評背後支持興訟的民主派人士影響領匯上市,「現在某啲人利用香港人尊重法治,喺最後一刻先提出反對,為整個上市計劃帶嚟不明朗因素」,他更警告若上市失敗,將會嚴重影響房委會的財政,最終受害者將會是三百萬公屋居民和正在輪候公屋的市民。
不過,支持興訟的立法會議員鄭經翰昨晚在電台表示,早前他與唐討論領匯官司時,他也未提出任何抨擊。消息人士則表示,司法覆核官司展開前,鄭也曾知會房屋及規劃地政局局長孫明揚,但對方未有反應,所以政府完全有機會避免今次訴訟。
科大社會科學部助理教授馬嶽批評,政府高層在這個時候評論領匯官司,令人覺得政府為保上市利益,不惜以政治手段向法院施壓,又借機向背後支持公屋居民的民主派開刀,「諗住市民對佢哋不滿,乘機打(民主派議員)多一棍」。
城市大學公共及政治行政學系副教授成名也認為,現在難有證據證明原訴人及背後支持他們的民主派人士有政治目的。以鄭經翰為例,他一直反對領匯上市,並非在最後一刻才表態,政府指事件有政治陰謀令人難以入信,反而會令人覺得政府高層試圖干預法院判決,希望領匯可以順利上市,以及借機向支持興訟的民主派議員施壓,想他們放棄支持上訴,最終只會令外界,包括國際投資者擔心香港司法獨立受到政治衝擊。
評級機構也認為世界各地政府出售資產的過程中難免出現政治爭拗,香港也不例外。惠譽國際亞洲主權評級高級董事傅爾敦表示,即使領匯上市出現任何變化,亦不會影響惠譽給予本港的主權評級。他認為,是次領匯招股上市,只是一宗公營資產出售的交易個案,在世界上任何地方,政府資產私有化的過程中,都不排除存在政治爭拗,香港在此事上或會累積了一些教訓,但他看不到領匯事件跟其他地方出售公營資產的政治風險有任何分別,故不會因此對評級看法有任何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