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叔理財:美息變化不能漠視

陸叔理財:美息變化不能漠視

一如市場所料,美國聯儲局將聯邦基金利率調高1/4厘至2.25厘水平,是今年內第5次加息。市場對美國再度加息沒有特別感覺,因為這已是「事先張揚」事件,加上香港目前的客觀環境沒有跟隨美國加息的必要,所以投資者都認為美息走勢對港股沒有多大影響。
平情而論,現階段作此結論,是可以理解的,不過中長線而言,美息走勢對港股仍有着深遠影響。
聯儲局一如以往表示,會以「審慎而有秩序」的步伐加息,換言之,明年上半年美國也擺脫不了加息的陰影。假設美國繼續加息,與其他主要貨幣的息差會收窄,理論上有助扭轉美元疲弱的走勢,最終會吸引一些早前因美元過份積弱而流走的資金重投美元區。
不過,對於此解釋,不少美元淡友都不敢苟同。他們所持的理由是,美國已連續加息5次,都無助於改變美元弱勢,而且美國貿赤仍然嚴重,必須透過美元貶值來改善或解決這個問題,因此,即使美國明年再度加息,或許會刺激美元短期反彈,但要美元轉勢,根本是沒可能的。

貿易失衡是假象
我同意美元下跌是一個大趨勢,問題是,當美元跌到某一個水平而出現強勁的技術性反彈,所帶來的震撼力,絕對不能忽視。最低限度,一些非美元區資金會回流至美元區,即使美元反彈時間只維持一兩個月,亦足以為有資金撤走的區域(如香港股市)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而我深信這個日子在05年內會出現,因此我曾多次在本專欄指出,投資者入市時,不能忽視資金撤走的問題。
為何我會作出如此大膽的預測呢?首先,我認同單是息差收窄,不足以改變美元的弱勢,但貿赤嚴重的問題,又是否足以促使美元長時間積弱下去?美國嚴重貿赤,不可能透過弱美元政策來解決,原因是貿赤最根本的誘因是美國自己一手造成。
舉例說,一對美國牌子的運動鞋,假設由其研發至生產為製成品的成本是10美元,扣除原料及運輸費用,最貴的成本部份是研發開支。中國或其他發展中國家只是一個「加工」基地,而「加工」成本只佔一小部份。問題是,美國計算入口總值時,卻是以10美元來計算,即將自己的研發成本也計算在內。換言之,美國之所謂「貿赤」,其實只是數字遊戲。
假設美國的入口數值只計算「加工國」生產及出口成本,貿赤便並非真的如斯嚴重。不過,這既是美國所訂下的遊戲規則,我們只有繼續陪他玩數字遊戲了。由此可見,貿赤只是維持弱美元的「煙幕」,並非成因。
我不能否認貿赤現時仍是製造弱美元的最佳藉口,但當市場發現原來弱美元不但不能改善貿赤問題,更會引伸出其他經濟問題時,再配合美國息口持續向上,真的有誘因支持美元來一次大反彈。所以,美息向上是刺激日後美元反彈的藥引,投資者不能忽略它的影響力。
陳永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