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撮錄自港台文教組及香港投資基金公會合作的「投資有道理」節目第3集,節目已於11月29日(港台第五台)及12月4日(港台第一台)播出。
(主:Sally,夏妙然;馮:馮孝忠─香港財資市場公會第一副會長)
主:投資外幣,你會考慮甚麼因素?
馮:息口是一個主要的考慮因素。如果港元和美元高息,港美經濟表現又強勁,那你就不用考慮,選美元或港元。但是這幾年美元和港元的息口比較低,在這個回報率之下,會考慮將一些不急用的錢放到其他貨幣。
當然,投資外幣第一是希望有息可收,如果是一些沒有息收但有帳面值,即是說它的價位會升,那便可能會考慮短炒,例如日圓、瑞士法郎,但長遠來說,息口跟貨幣的經濟體系有密切關係。從宏觀角度出發,要看該個經濟體是處於增長期抑或衰退期。
記得在90年代期間,很多高息貨幣都是利大本無歸,例如南美便有不少貨幣息率都很高,而97年的泰銖亦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所以大家要留意經濟循環,了解息口高是因為經濟很差,要靠高息吸引外資,抑或增長非常健康,所以要加息。
主:很多時候我們聽到人民幣短期合約的折讓價如何,又擴闊了多少點子。這些對滙價的影響是怎樣?
馮:人民幣的折讓價是很特別的,只會在人民幣這個市場才適用,因為其他市場的折讓價並不是這樣解讀的。今天的人民幣是緊釘着美元的,譬如1美元兌8.2770人民幣,而今天的折讓價是2000點,即是說1年後人民幣交收的滙價將由今日的8.2770變為8.0770,換言之,大家認為1年後人民幣會由8.2770變為8.0770。
如果折讓價由2000點擴大至2500點,即是說大家預期1年後的滙價會去到8.0270。這個純粹是人民幣在香港所做的價格,離岸市場的不交割短期合約與國內的人民幣市場是無關的,因為國內的是官價。
香港的價格純粹是一些專業人士對人民幣將來滙價變動的看法而反映出來的,折讓價愈大,即表示更多人認為人民幣的升值幅度愈大。
本節目逢星期六晚上8時30分在港台第一台(FM92.6-94.4)及星期一晚上9時30分在港台第五台(AM783)播出,港台網站(www.rthk.org.hk)同步直播及提供重溫。欲索取更多投資資料,歡迎瀏覽基金公會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