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特區成立以來,經濟發展不斷上新台階,單這方面的卓越成績,就有理由為成立5周年而大事慶祝。可澳門特區政府施政的重心,卻沒有單向度的集中在經濟方面,事關澳人生活質素的文化發展亦被給予高度重視。
事實上,假若施政報告的內容能客觀反映施政理念,我們會發現,港澳兩個特區的首長,在文化政策理念上的差距很大。
在董特首04年的施政報告中,文化兩字出現過3次,在該兩字出現的地方,談的也與藝術和音樂等文化政策扯不上關係。與此形成強烈對比,在何厚鏵特首05年的施政報告中,文化兩字共出現28次,且該兩字出現之處,探討具體政策的多,空泛之言少。
類似的情形不只一次。例如在董特首00年和03年的施政報告內,文化兩字在前者根本沒提及,後者則用上5次。同期,該兩字在何特首的施政報告中,卻分別出現了12次和18次之多。一個有趣問題是,董特首既然對文化素來不大重視,是甚麼原因促使他突然要為香港打造一個世界級的文娛藝術中心呢?
討論具體的文化政策時,兩位特首不同的施政作風,也同樣清楚地展現出來。董特首講的是「遠大目標」,要為「香港建立亞洲文化藝術中心」的形象。何特首側重的是如何利用文化人士的專業知識,共同開拓文化空間,在他看來只有靠「共同建設一個讀書人、文化人廣受敬重,才華全面展現,並以超然的地位發揮深厚影響力的社會」,才能令澳門的人文建設獲得堅固根基。
近日在港引起文化人聲討的西九文娛區,不正反映董特首那急於求成,不聽外界意見,文化政策一手包辦的施政作風嗎?學學澳門,廣開言路,廣納人才並以持續小步走的方式搞文化不是更踏實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