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央行日前發表12月份季度「短觀」經濟調查報告,顯示商業信心從上季錄得的13年高位滑落,其實若按近期公布差強人意的經濟數據來衡量,信心下降乃屬意料中事,並不值得驚訝。反而令人鼓舞的是大型企業有計劃把本年度的資本開支增加7.7%,數字高過3個月前調查所得6.1%,反映企業對前景抱樂觀態度。然而問題在這些企業大部份考慮將增加的資本開支投進房地產環節中,這對企業盈利是否有幫助,相信深受懷疑。可能企業高層認為房地產價格已跌至25年來低位,尤其是商業樓宇價值更是從高峰跌去約87%,如果執平貨,尚可以理解,但若是拿資金去買地起樓,則值得商榷矣!
日本經濟自90年代初泡沫爆破後,年來飽受煎熬,政府大灑金錢,換來的僅能製造兩至三次的「假黎明」,目前已債台高築,捉襟見肘的情況,引致政府又再打加稅的主意,大多數評論員(包括筆者)覺得這是重蹈覆轍的做法,經濟只會再度受打擊,可是想深一層,既然減稅後個個㩒住「荷包」(東方人德性喜愛儲蓄),倒不如回復原狀,在數以萬億的存款中掏點來救命,以咱們(日本人)的民族性,應該沒有異議吧?
老是在財政政策上鑽空子,是否便能將日本經濟起死回生?日本應該把握美國經濟預期可逢第二春期間多做點生意(出口)之餘,內部方面,設法鼓勵企業增加投資(尤其是科研方面)和創造職位,對外更應考慮多點放寬條例吸引外資來投,抱殘守缺、墨守成規,源用多年的保護主義已是追不上大時代潮流的變化,最終還是半生不死!
王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