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組別扼殺民意

功能組別扼殺民意

劉慧卿

立法局功能團體選舉自一九八五年創立以來,一直受到多方批評。這個「四不像」嚴重窒礙香港民主發展,破壞議會的民意基礎。
本月五日,民主動力和前綫在旺角行人專用區舉辦街頭論壇,討論「應否取消功能組別」。當天,嘉賓和市民都踴躍發言,最特別的是社會福利界張超雄議員、醫學界郭家麒議員和會計界譚香文議員現身說法,支持取消功能組別。
為何要取消功能組別?首先,功能組別過份保護工商界和專業人士的利益。功能組別之中,商界(一)(二)、工業界(一)(二),共四席都是工商界代表;其他與工商界有密切關係的組別共九席,包括金融界、金融服務界、保險界、地產及建造界、進出口界、紡織及製衣界、旅遊界、批發及零售界和航運交通界。屈指一算,工商界在功能組別中共佔十三席,即約四分之一議員保護工商界的利益。他們是「特權階級」,在建制中甚有地位,政府亦極度重視他們的意見,因此他們可以享有政治免費午餐。
然而,不論是直選或是功能組別選出的立法會議員,都應該代表全港市民的利益,監察政府施政,但大部份功能組別議員視代表其界別利益為首任,當其界別利益和公眾利益有衝突時,他們大多數只顧及其界別利益。

功能組別是小圈子選舉,其中有十五個議席是由「公司/團體票」產生,部份更只得百多個「公司/團體選民」。候選人只要取得一小撮人的支持,便能贏得議席。小圈子選舉亦造就了十一名候選人自動當選,當中更有不少「董事王」,身兼數十間公司董事。這些議員無法兼顧議會繁重的工作已不在話下,市民亦擔心當中涉及多少「界別內」或「跨界別」的利益輸送及交易。
在立法會內,「工商界代表」的力量實在太大(最近香港總商會主席更表示,滿意商界在立法會內有充份代表),加上分組點票的掣肘,令到小市民的聲音變得更小。本屆議會多次討論保障民生和勞工權益的議題,大部份都未能通過,包括:最低工資、最高工時、回覆綜援金額和制訂公平競爭法例等。工商界代表的影響力,已大大超越其議席數目,功能組別正是扼殺和扭曲民意的工具!
三位功能組別議員願意挺身而出,支持取消功能組別,值得我們尊敬,亦是政制邁向全面民主的重要一步。我們亦應深深體會到民主政制是民生政策的基石。沒有民主制度又怎能保障大多數市民的權益?
……………………………………………………
作者為民主動力執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