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十年前的香港,很多民宅沒有設置浴室,人們習慣了拿着水桶和衫褲,走到遠遠的公眾浴室洗白白。隨着時代進步,公眾浴室已成了陳迹,要看看浴室內外的風貌,恐怕要到港島西環一帶尋找。
對年輕一代來說,在公眾浴室洗澡,絕對稱不上舒適享受。在家中浴室洗澡,可有多種不同的享受方式:平日因時間關係而淋浴的人,可在假日浸浴,在水中加點浴鹽、香薰油等,會刺激肉體每個細胞;五音不全的人,可盡情開懷大唱,不致接獲他人投訴;愛酒人士,可一邊浸浴,一邊品嘗伏特加;有錢人更會在浴室裝上強力水力按摩花灑和視聽音響器材,達到至高的官能享受;有人更可和伴侶鴛鴦戲水。
這些玩意在公眾浴室不會存在。不習慣的人,在那裏出浴,會提心吊膽,擔心遇到小偷或色狼,沒有六件腹肌或豐滿胸脯的人,便憂慮自己的身材給比下去,最難抵受的卻是衞生問題及染上皮膚病的危機。
北京一些著名學府,為了吸納更多具潛質的人才,招收香港尖子,有些香港高考狀元紛紛報名,掀起一陣熱潮。幾年前,朋友從香港到北京著名大學進修,適值炎炎夏日,市內溫度達三十八度之高,住在大學生宿舍,沒有空調,只有一座轉數低的陳年電風扇,每朝一覺醒來,枕頭被單濕透。
宿舍那裏沒有獨立浴室,朋友只能走到老遠的公眾洗浴場降溫。澡堂子便成了學生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份。起初嬌生慣養的他每次洗澡都感到尷尬,不習慣在他人面前脫衣,肉帛相見,因為每次洗澡都要收費,所以有點貼錢買難受的感覺。久而久之,克服了心理障礙,但又開始恐慌衞生問題,據說當地學生不是每天洗澡,傍晚時分,浴場已留下了很多污迹和帶有臭味。有一次,他在出浴時,看到身旁洗澡的同學,突然往地上吐痰,真的令他措手不及。香港同學到內地念大學,不知能否適應。
現在北京市內還有很多澡堂子,有盆塘及官塘之分。盆塘是單間式的,官塘則是大池,有些澡堂更有額外服務,如按摩、理髮、修腳、洗衣服等。
沒有到過澡堂的人是不會明白的。
(編按:陶傑續稿未到,由傅武琛暫代。)
傅武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