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滙(2382)原來餘波未了,但筆者認為,港股無論在市場氣氛以及技術走勢,都有進一步轉好的迹象,繼續看好。首選股份,是受Alcoa拖累的中國鋁業(2600),走勢是有一定的相關性,但加入了中國概念,明顯跑贏絕不出奇,何況分析員看淡,主要是以為周期到頂,以現在美元走勢以及商品供求,日後重新向上修訂預測,是有極大的機會。
他日回看,領滙事件應該只是小風波一則,不會構成深遠的影響。傳媒密切報道,是因為市場的需要,但一年中有無數短期的熱門話題,塵埃落定之後根本無人記起,所以不必特別介意,就算影響走勢,頂多是一日半日,無必要跟隨大隊恐慌,大趨勢才是重要。
不過無論作為評論也好,投資也好,當事情變得政治化,感覺並不好玩,尤其自己實際兼市儈,根本沒有興趣和別人討論。在市場裏一決高下,遠勝口舌之爭。
回想起來,自己忽然興致大發,訂閱外國財經網站,學習越洋出擊,也不是全無理由。現在金融市場的波動,主要源頭是美元走勢,香港是主要受惠地區,原本自己最熟悉這個市場,在這裏為家,但一向已存在中國政策風險,現在新聞又不對頭,反正條條大道通羅馬,未雨綢繆,兼且現在亦有不少獲利機會,將部份投資外移,已是適當的時候。
兼顧的瓣數增加,不過筆者一來借助專業人士,二來戒賭馬,增加不少空閒的時間。投資是一門辛苦的工作,要有回報,一定要有付出,好逸惡勞、聽貼士可以發達,只是妙想天開。
有人問,一切源頭在美元,簡簡單單以孖展沽空美元便可,何必去搞相對複雜的股票?其實股票是比較適合小投資者的工具,因為股市並不是零和市場,防守性比其他市場高出甚多。
炒賣外滙,不用孖展回報有限,用了孖展,又不易駕馭短線震盪的風險。股票除了可以提供現金流,適合中長線投資者以外,其實亦存在一定的槓桿效應,只是大家未必察覺而已。以美元這次跌浪為例,筆者最初提出美元弱勢有利港股的時候,連續兩日以大唐(991)及工銀亞洲(349)作例。這兩隻股份至今的升幅加上股息,帶來的回報遠比歐元同期的升幅為高,就算走勢同出一脈,股票也是有其吸引之處。
黃國英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