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智慧:用市場機制分配資源

理財智慧:用市場機制分配資源

為何社會要有政府存在?因為當市場失效之時,便要有政府負責資源分配,發揮各種資源的潛能。
早前恒隆地產(101)主席陳啟宗先生在某場合說,一些議員為了爭取選票,把很多經濟問題政治化,使香港成為比中國更共產的地方,只懂講求分配財富,而不去講求創富。

分餅心態要不得
或許陳先生的言論比較誇張了一點,但亦不無道理,因為只講求利益分配而忘記了創富,其實是下策。
如果講求創富,把餅做大之後,縱使所獲的比例不變,但實質收益可能會更多;相反,只曉得爭取自己的權益,要佔餅的大比例,結果餅縮愈少,就算所佔比例增大,實質收益亦不及以前。
從歷史可以證明,利用市場機制去分配資源,是最有效率的機制,因為各方面可以發揮自己的潛能,為自己尋求最大的利益。但市場機制是價高者得,如果財力不足的話,便會失去擁有資源的能力,對於收入較少的低下階層來說,由於競爭力較差,於是便需要政府的協助。
政府的協助,並不是要平均分配財富,而是要給他們有足夠機會,去增強本身的競爭力。例如收入較低的階層,可以接受再培訓,又或者向政府申請持續進修基金去裝備自己,以增強自己的競爭力,為日後累積財富作好準備。至於他們的下一代,便要給他們平等機會去接受教育。如果他們的子女是上進的話,只要有機會進修,他們的競爭力便得以提升,更容易爭取更多資源。
政府的工作,並不是把財富或資源平均分配予所有人。而政府的角色,應該給予最低的生活保障,例如設定貧窮線,讓線下的居民達到住屋及溫飽的需求便可,其餘的資源則應讓他們自行爭取,以便發揮最大的潛能。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