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文化比滅赤更重要? - 何洋

蘋論:文化比滅赤更重要? - 何洋

財政司司長近日在一個論壇指出,鑑於賣地成績理想,本財政年度內至10月止,綜合赤字為253億元,比預算案估計的低。可他同時指出,若扣除發債籌集的資金,目前財赤仍將超過500億。
上述數據反映本港的財政狀況仍未如理想。事實上,特區政府在過去6年連續錄得經營赤字,似已偏離《基本法》第107條所定下的「力求收支平衡,避免財政赤字」的穩健財政理念。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財政司司長建議透過開徵銷售稅等辦法,開拓新的財政來源,以長遠解決政府入不敷支的問題。這邊廂財政司司長為解決本港財赤費盡心思,另一邊廂,政務司司長卻放棄高價拍賣西九龍土地作地產項目之用,平白放過一個能為庫房帶來巨額收入的機會,原因是司長要將這幅土地幻化成一個世界級的文娛藝術區,從而「造福市民」。
不明白的是,究竟建設西九龍文娛藝術區有何迫切性,令特區政府甘願犧牲巨額賣地收入,甘願冒延遲落實《基本法》第107條的風險,對此政務司司長有必要作出解釋。
我們更不明白的是文化藝術區如何能「造福市民」。港大民意研究計劃早前曾調查了1009名15歲以上的被訪問者,結果發現70%受訪者在過去半年完全沒參與任何正規文化活動。既然市民對文化的參與率如此低,試問政府有何把握單憑修建一幅所費不菲的天篷,興建多兩三家表演場地、兩三家高檔博物館,便能令港人「突然藝術」起來,從而造福他們?
若真心想「造福市民」也不是沒辦法,只要將西九地皮以高價拍賣,改善政府財政,使政府毋須推出如銷售稅等開源措施,藏富於民,這才是老老實實的造福港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