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踏入交稅季節,各銀行爆發稅貸搶客戰,聲稱以最低息率、免手續費等招徠;消費者委員會搜集了巿面十九間銀行的分期交稅計劃,發覺各銀行實際息率差距達十厘,以一萬元貸款額計算,利率由最低的3.65%至最高的13.45%。而部份銀行信用卡提供所謂「免息分期交稅計劃」,其實都要收取手續費或行政費,消費者必須小心比較選擇。 記者:蔡朗清、翁煜雄
消委會宣傳及社區關係小組副主席程伯中昨在《選擇》記者會上表示,銀行為搶奪稅貸顧客,宣傳伎倆多多,例如免手續費、零利息、還款期長、貸款額高、保證最低利率等。
然而,要真正反映實際借貸成本,必須計算各稅貸計劃的「實際年利率」,有關息率包含了利率和手續費的元素。
程伯中指,消委會收集了巿面十九間銀行的分期交稅計劃,發現各銀行的實際年利率差異甚大;一般而言,借貸額愈高,利率愈低。
以借款一萬元、選用十二個月分期還款為例,各銀行實際年利率由3.65%至13.45%不等;借款十萬元,實際年利率由3.2%至8.16%;借款五十萬元,實際年利率為2.12%至6.14%。調查又發現,並非所有人都可享有低息,部份只提供予指定客戶,或某些條件或時期內才適用。
程伯中補充說,部份銀行以「保證最低息率」作招徠,事實上,不同銀行的「最低息率」詮釋不同。如「大新/豐明交稅快應錢分期貸款」的最低息率保證,是指客戶在往後連續每年成功申請及提取該行的稅貸,並保持良好還款紀錄及沒提早還款,才可享該行當時最低息率。
至於近年不少信用卡公司均鼓勵消費者以信用卡交稅,與「碌卡」消費一樣,可享免息還款期和累積信用卡積分;程伯中提醒巿民務必考慮本身還款能力,因為若無法如期清還,便要繳付較高的信用卡逾期還款罰息和手續費。若卡數未清,大部份發卡機構更會撤銷新簽帳項的免息期。
程伯中續指,有部份信用卡提供「免息分期交稅計劃」,「雖然話係免息,實際上大部份銀行都要收手續費或者行政費。」
會計師公會會計師大使梁永安提醒巿民不要盲目追求「低息」,銀行或借款機構的商譽及可靠性亦十分重要,例如有關銀行機構過往有否曾以不法手段追數的紀錄。他補充說,銀行也提供定息及浮息貸款,惟浮息按隨時變動的利率計算還款額,當加息時還款額會提高,「息口唔易估,美國加息香港都可以減息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