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名言:債券投資不宜過份集中

投資名言:債券投資不宜過份集中

聯儲局於周二宣布加息25點子,會後聲明的措詞,大致上與過去兩次會議相似。自今年6月加息周期展開以來,聯儲局已先後加息5次,累積加幅僅為125點子,幅度未算過份進取。展望未來,預料聯儲局將會繼續維持其循序漸進的加息步伐,速度及幅度應不致太過進取,究其原因,主要是由於通脹仍然受控,且勞工市場亦未完全復甦。至於息口前景,對債券投資究竟有何啟示?

經過周二加息後,現時聯邦基金目標利率為2.25厘,而利率期貨市場則同時已充份預期聯儲局在明年2月1日及2日的會議之後,將會再加息25點子,即息率將上調至2.5厘。另一方面,美國最新公布的10月份核心通脹年率為2%,預計2005年整體通脹率也會徘徊在此水平附近。換句話說,現時實質短期息率約為0.25厘。

短息仍有上調空間
由於在過往30年,美國實質利率平均約為2厘,若聯儲局把實質利率逐步調升至歷史平均水平,則未來短期息率須進一步上調約150至175點子。
聯儲局保持其加息步伐,並不是由於美國經濟過熱,而是由於在911之後息口被過度調低所致。若在經濟持續擴張的情況下,把息率逐步調校回中性水平,可以為日後一旦再次出現突發事故而作好準備,屆時將會有較充足的「彈藥」進行減息的持久戰。
現時美國勞工市場仍見反覆,是阻礙聯儲局加快加息步伐的因素之一。非農業新增職位於今年3月份曾一度高達35.3萬份,但於7月份增長已回落至8.5萬份,最新公布11月份數據則為11.2萬份。在新增職位增長步伐進一步穩固之前,聯儲局理應不會貿然加快加息步伐,以免損害投資及消費信心,並拖垮正在好轉中的勞工市場。
雖然過去數月美國逐步調高息口,且一眾外國投資者均認定美元弱勢已成,持有美元資產貶值的機會甚大,但有趣的是,於債券市場上並未見美國國庫券遭大舉拋售,相反,美國10年期國債孳息過去數個月只在4厘至4厘半水平之間徘徊,債券價格表現仍見支持。

長息未必跟隨上升
在過去2年,我在本欄曾多次強調,短息升,長息未必升。撇除信貸風險因素,美國庫券孳息主要受通脹預期所左右。
由於短息已開始並預期將繼續上調,通脹亦預期會繼續受控,因此長息暫無大升壓力。然而,若未來美國財赤上升以及美元下跌這兩大趨勢進一步惡化、甚或失控,那麼信貸風險因素則不能被輕易撇除,而通脹預期亦會大幅飆升,屆時整體美元資產將要面對龐大的沽售壓力。在這大前提下,投資債券無論如何應以一籃子的形式進行,並須謹記把各類包括信貸評級、滙價、通脹及年期等風險盡量分散。

歐日息率料續平穩
至於另外兩個舉足輕重的經濟體系──歐洲及日本,筆者估計,其息率走勢於未來一年將不會有太大變化。
日本通縮情況雖有所改善,但通脹並未重燃,預期日本明年將維持約0.2%的輕微通縮,直至2006年通脹才會回升至正數。在通縮問題仍未徹底根治之前以及經濟增長動力亦未見強勁的情況下,相信日本央行於明年加息的機會甚微。
至於歐洲方面,歐元近日的強勢,令部份投資者猜測歐洲央行或會減息,以阻止歐元進一步急升。歐洲央行於2002年12月至2003年6月期間曾加息125點子,以遏止歐元升勢,惟當時全球經濟正急轉向下,現時經濟增長卻維持於合理水平,兩者差別甚大。
因此,除非歐元滙價突然在一兩個月之內急速地升穿一些警戒線(例如1.4556美元,該水平為1992年ECU的歷史高位),相信歐洲央行以減息來干預滙價的機會甚微。歐洲央行一向以通脹水平作為息率調整的重要參考指標,而過去數個月歐元區通脹均略高於其可容忍水平的2%,若情況未有改善,歐洲央行於明年較後時間,反而有可能會面對一定的加息壓力。
潘國光
投資策略及研究部主管
Citibank環球個人銀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