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在一項有四十六個國家及地區學生參與的數學及科學能力研究中,港生成績位列首四名內,但比起着重精英教育的新加坡,香港在學生成績、學生自信水平及資優生比例上,呈現「三輸」局面。有教育學者指出,近年教育改革「挫平」精英教育,變得「平均化」,恐令高質素的社會精英不足,長遠危及管治質素。
全球有三十六萬名學生參與的「國際數學及科學趨勢研究2003」(簡稱「TIMSS」)昨公布結果,本港近一萬名學生參加。兩科成績首四位,都是香港、新加坡、南韓、台北及日本之爭。其中新加坡全數取得第一名,而香港則排二至四名。兩科成績均以八百為滿分,取得六百二十五分的學生被視作為成績優異的「尖子」,本港數學及科學的尖子比例,均落後新加坡。(見表)
研究亦發現港生的自信不足,在數學及科學方面具高自信學習態度的港生比例,均低於國際平均水平,但新加坡則較接近平均比例。不過,六成本港小四生在科學學習中具高自信態度,是唯一超越新加坡並達到國際平均水平的項目。整體亞洲區的學生都信心不足。
對於港生「高分低自信」,負責統籌本港研究的港大教育學院副教授梁貫成解釋,可能因競爭劇烈,港生即使成績好,也會覺得自己不濟。不過他警告:「出嚟搵食,自信緊要過有料。同內地人競爭,人哋呱呱聲,港人就縮埋一邊,會好蝕底。」他建議教師可多鼓勵學生,以提升他們的信心。
研究又顯示本港尖子相對較少,但中等程度港生佔大多數,梁貫成認為是數年前中一派位由五個派位組別改為三個,令學校間差異縮減,而教統局着重「補底」、但「拔尖」成效不大,教統局應加強培育尖子。他笑說:「好似最近有人講香港係中國最共產嘅地方,呢次學術上都算最平等。」梁貫成認為,現時本港高質素人才已不足,如果持續教育平均化,恐令香港缺乏高質素人才,「如果啲特首好似今屆咁嘅質素,真係好憂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