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經濟為何鶴立雞群?一言以蔽之,乃是科技的創新促使生產力提升者也。記得格老曾說過,90年代後期的「新經濟」(NewEconomy)有本質上的改變。當時還有不少人在質疑,生產力增長會否只是短暫現象。經過2000年科網股泡沫爆破,導致美國經濟雞毛鴨血,更一度陷入衰退,可是衰退只維持了數個月,引證了生產力提升令經濟快速重生的力量,往後美國經濟增長重拾正軌,也引證了生產力增長所製造的「神話」是真實的同時,也證明格老所言非虛。
紐約聯邦儲備銀行最近發表了一份研究報告,指過去4年,美國經歷2000年的股市震盪、01年的「911」事件、02年的企業醜聞、03年的美伊衝突,以及在此期間油價不斷上升,美國不但一一熬了過去,還能保持經濟持續增長,生產力增長所發揮的作用在這4年相比2000年之前數年,有過之而無不及。這亦解釋了為何職位增長極之緩慢和聯儲局可以長期維持利率在低水平。
此外,報告還指出,科技革命將美國經濟發展模式帶來重大改變。有部份人認為科技的創新縱使令生產力提升,也只能惠及與科技有關的環節。然則事實證明,就算舊經濟行業如零售,也因科技的進步而受惠,為該行業創造更多資本。
該報告的作者提出的結論是:生產力增長是決定社會生活水平(提高)的不二因素。
有人或會問,為甚麼光是美國有此能耐,而其他地區或國家卻望塵莫及?理由很簡單,一是時間問題,二是政府有沒有積極作出支援或提倡,包括在資源上補貼大學或商家作科研和宣傳,還有便是條例更改和結構改革。歐洲之落後便是一例!
王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