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黨欠理論根基

民主黨欠理論根基

黃世澤

民主黨剛完成了換屆選舉,中委會成員首次要進行差額選舉。從政黨生態來看,這是一件好事。黨內良性競爭,從來都是改進的動力。
不過,民主黨並未因換了黨正副主席,而解決了眼前轉型之痛的問題。現時民主黨內,仍在思考成為一個中產黨,還是改攻草根選民,與親北京的民建聯一較高下。
不論民主黨走哪一條路線,民主黨人都應先問一下,到底民主黨的立黨理論是甚麼?到底身為民主黨員,打算為香港市民描繪怎樣的藍圖?
共產黨縱使令人討厭,但作為一個政治學研究者,不得不承認共產黨有清晰的理論基礎,儘管馬克思的《資本論》有不少學理上的問題,但《資本論》以及後來的《共產黨宣言》,清晰地列出共產黨的立黨理據、目標和方針,作為一個政黨的理論基礎游刃有餘。這亦解釋了,為何世界各國都會有共產黨。

近一點來看,台灣民進黨也好,新加坡人民行動黨也好,他們的主張或作為,香港人或許未能贊同,但這兩個黨的成立都有一套理論支持。而這套理論清晰列舉了政黨的最終目標,那政黨就算要改變爭取對象,由於有理論去支持,就容易找到改變的重心和方向。像台灣民進黨,即使改變了多少路線也好,由於終極目標是藉爭取執政權而令台灣獨立,所以後來的《台灣前途決議文》,以至參選中華民國總統,都有了依據,不用進退失據。
民主黨今天轉型得那麼痛苦,因為民主黨除了喊出爭取香港民主的口號,民主黨人持甚麼意識,他們要描繪怎樣的願景,大家其實都不清楚。這不獨是民主黨的問題,現時泛民主派的各黨,都不知道本身的理論基礎在哪裏,難怪民主派做起事來都像缺乏重心,內部要評估手段成效,也不知怎樣才找到適合的標準去評估。
因此,民主黨若然要東山再起,除了要改革內部行政,提升資源運用效率,亦要澄清民主黨所持的哲學理念,以及為香港市民描繪的具體藍圖。當民主黨搞清楚他們支持的意識形態,以及理想香港藍圖後,民主黨的任何路線調整,都是為了最終目標去做的策略,可以用策略的眼光去看待,那時再談爭取中產還是基層還未遲。
……………………………………………………
作者為時事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