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出網通(906)母公司洽購,電訊盈科(008)尾市急升,如果換轉是其他公司,筆者一定越洋出擊,飛身撲入持有電盈28.4%、新加坡上市的盈科拓展。賣新股賣舊股,盈科拓展都會受惠,但實在完全提不起勁,最近才剛剛出擊新達城,當然不是對新加坡市場沒信心。這個心理自然反應,叫筆者更加了解,投機有所為有所不為,沒緣份的股票,還是算了吧。
早前訂閱了一個外國財經網站的通訊,跟隨貼士小注買了少許萊斯銀行,暫時帳面的利潤,剛剛夠付訂閱費,貼士啱睇便要行動,是筆者一向的原則,亦可能因為要付款,所以特別認真去對待。萊斯銀行是一間比較專注本土市場的銀行,不過最近的勁勢,應該會對滙控(005)帶來支持。
領匯(2382)事件雨過天青,「希望」成真,恒指應可創近期新高。和朋友閒聊,原來財經評論中,「唔排除」應是頻率最高的術語,「希望」看似無奈,層次卻應比「唔排除」為高吧。
領匯上市,法律問題成為焦點,但公開申請認購人數,只得51萬,比地鐵(066)當年少10萬,是相當出乎筆者意料之外,亦不是一個好現象。以新達城的表現作參考,領匯上市初段的升幅,是坐二望三,一手計數,也有1000元以上,對不少人而言,已不算是區區之數。雖然招股尾聲殺出變數,但有心只求1000元,基本上沒有甚麼風險,頂多上市延誤回水而已,不借孖展不會有利息損失。
少了10萬人,部份可能是隨着經濟好轉,變成大款,對於這種萬眾期待的IPO,分配太少已看不上眼,但更加大部份人,應該是變得投資冷感。地鐵當年整體氣氛不及現在,大家也是預期分配甚少,以宣傳而言,領匯不比地鐵差,股民減少,應是結構上的轉變。
領匯招股的定價,有變相還富於民之感,一人1000元坐底,因為照顧人數太多,不能太過苛求。雖然股票不是一切,但始終是相對方便的投資渠道,連少許手續都不肯辦,一是贏得太多,一是輸到失去戰意。有錢人多數貪心,所以後者的機會較大。又一批香港人失去投資意欲,股市以至市道表面轉旺,可是貧富懸殊似乎將會加劇,香港目前只是美元弱勢下資產膨脹,不靠投資,不易受惠這次財富轉移。
黃國英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