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叔理財:北青傳媒有賣點

陸叔理財:北青傳媒有賣點

近日新股熱潮中,以個別大型的新股表現較佳,其他規模較小的表現都未如理想,所以即將上市的新股仍會以規模較大的企業吸引力佔優。
明日截止申請的北青傳媒(1000)(下稱北青),挾着中國第2大廣告收入報紙集團的盛名而來,背後又有北京市政府作後盾,加上MIH斥資2.8億元率先購入其9.9%股權等賣點,相信已有一定的號召力。但從基本因素分析,此股又有多少值博率呢?
北青雖以傳媒自居,但由於法規所限,外資不能涉足內地傳媒編採資產,因此北青上市部份,並不包括《北京青年報》及旗下刊物的編採部。換言之,北青的賣點,是旗下報紙及刊物廣告版面業務。

價值取決發展空間
事實上,以今年上半年數字所顯示,來自《北京青年報》的廣告收入佔北青總營業額為74%,因此,要評估北青的投資價值,絕對是取決於內地廣告市場的發展空間。
無可否認,近年中國經濟起飛,內部消費急促增長,為廣告市場提供了很大的增長空間。北青管理層亦指出,1999年至2000年,內地廣告業平均每年增長接近17%,比全國GDP增長還要高。預計未來經濟增長還會持續,再加上2008年北京奧運效應,以目前內地廣告開支只佔GDP0.5%,相較其他已發展國家的接近1%至2%計算,內地廣告業發展空間仍然很大。

這正好解釋為何不少本地媒體股都打着進軍國內廣告市場之旗號來吸引投資者。不過,目前在本地上市的媒體股,表現都較市場預期為遜色,予人「雷聲大、雨點小」的感覺。那麼,北青上市後會否一樣只有三分鐘熱度呢?
要分析國內廣告市場,我認為除了一些實際的市場數據外,還要考慮國情及文化背景的發展。若大家有留意日前一則新聞,一個運動鞋電視廣告,內容被指貶低中國民族,因而被勅令停播。事件正告訴我們,儘管國內廣告市場甚大,如果在創意及製作上不能迎合中國國情及文化,也未必可爭取市場佔有率。但由於北青有北京市政府撐腰,所以上述廣告業務經營風險很微,正因為這個賣點,理應可較其他傳媒股優勝。
另外,有數據指出,《北京青年報》的廣告收入所佔整個北京報紙收入,從02年的接近3成下降至今年的26%。雖然跌幅不算太大,但已反映出北京報章廣告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對北青有一定的負面影響。
不過,我們要分析整個北京報章廣告市場是在擴張還是在萎縮,若果整體市場正在擴張,市場佔有率稍跌,影響亦微不足道。而且,儘管《北京青年報》面對《北京日報》、《京華時報》等競爭對手威脅,但目前我們可直接接觸的國企廣告股暫時只有北青,在「飲頭啖湯」的概念下,投資者仍可小注怡情。其上市後的表現,仍取決於整體大市投資氣氛。由於港股已進入短線調整期,大家記緊見好即收。
陳永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