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份 - 蔡瀾

本 份 - 蔡瀾

從前的Ball場,是一群有錢人搞的,大家買了名牌衣服不出風頭怎行?就來一個晚會,讓記者拍拍照,刊登在周刊上。
這些身材臃腫,面孔俗氣的人,聚集在一起,本來醜惡無比,但是他們還做點好事,時常拿出點東西來拍賣,或者捐款,送給慈善基金會,對社會也有點貢獻,所以他們的出現,還是可以忍受的。
聰明的商人,看到這種曝光的機會,就想出個主意來:為甚麼不自己組織個Ball來推銷產品呢?反正這群人沒事做,一定會來的。
漸漸地,Ball場變成了商業展品場,名牌公司一有甚麼新貨到就來一個,所謂的富商名媛都來參加宣傳。慈善事,已丟開一邊。
雜誌社感到有了這種聚會,廣告收益減少,所以只拍了些出席的明星,不提舉辦單位的名字,看你如何?

商人也有辦法對付,發明了貼紙,讓明星胸上來一個名牌的標誌,你要拍照片,就拍到商標,最後報紙雜誌只有投降。
但請明星登場,要給錢的呀。他們不收,經理人也會要求。價錢提得天高,一次十幾二十萬,是普通事。為了宣傳,名牌公司只有忍痛付給,但心有不甘,等到電影市道低迷,唱片又給人上網盜錄,藝員們愈來愈沒事做,商人看清楚了這一弱點,只要送件禮物,大家都來了。反正自己公司的貨,本錢微小,送就送吧。
Ball場已消失,剩下來的只是這些商業活動,你們要曝光嗎?請君入甕。成本便宜,宣傳會愈做愈大,明星名流,沒被邀請的話覺得沒有面子。到最後,商品也不送了。
一家報社組織了名牌老闆的聚會,連我們的特首也趕着去捧場。那麼有空的話,觀察香港人民疾苦,才是本份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