衍生創富:長假前窩輪宜換馬

衍生創富:長假前窩輪宜換馬

恒指上周跌破14000點口,成交稍為縮減,但窩輪市場成交則不跌反升,在上周三更創出54億港元的近年單日成交新高(見附表),佔大市總成交比例也維持在20%以上,個別活躍股證甚至進佔大市十大最高成交榜內。

正如筆者上周指出,市場目前資金充裕,投資者樂於參與尋寶遊戲,在短期內利用槓桿式投資放大利潤,不少散戶更熱忱於即市炒賣,市況處於如音樂椅般的輪流炒作格局,焦點由傳統大藍籌如滙控(005)或和黃(013)轉移至中壽(2628),而長實(001)的成交比例也明顯增多,預計尋寶遊戲仍會持續。
短期內市場注意力會落在領匯房地產信託基金(2382)的上市消息,但相信對窩輪市場影響有限,因為兩者的對象截然不同。有見窩輪市場轉旺,發行商近日積極推出新輪,當中以年期較長、槓桿較高的價外輪為主,看好後市的投資者,或可考慮減低投資注碼,留意此類高槓桿窩輪。

換馬可持盈保泰
投資者若相信正股已處於升浪末段,應如何部署?
對於窩輪投資者來說,若他們在近月升浪中已賺取不俗的帳面盈利,所面對的難題可能是沽貨套利與否,或繼續持貨提高利潤?若沽貨離場而股價繼續上升,他們將會錯失進一步獲利的機會;反之,若選擇繼續持貨,便有可能因股價調整或市況牛皮而影響最終回報。
較可取的做法之一是進行換馬,將持有的價內窩輪以現價沽出,再購入相同或較少數量的輕微價外輪。由於此類窩輪的價格較低,槓桿效應較為明顯,投資者可藉此鎖定部份盈利,同時繼續透過窩輪賺取正股上升的機會,誠為「進可攻退可守」的投資策略。當然,大前提是他們必須仍看好正股的短期表現,願意再坐一會。

掌握對沖值應用
投資者或許會問,理論歸理論,實際上應如何有效地進行「換馬」?關鍵在於掌握窩輪對沖值的應用。以往提及,對沖值可視為窩輪到期時進入價內狀態的機會率,故此,價內輪的數值較高,而價外輪的對沖值則較低。假設投資者持有某價內滙控認購輪,對沖值為0.7,他希望博取相同的風險回報比例,可考慮換入另一稍為價外長期股證(對沖值為0.45),而換馬的比例為1舊輪換入1.55新輪(計算方法為0.7/0.45)。在最初的例子中,由於我們進行換馬的目的是鎖定帳面盈利及減低持貨風險,所以應換入數量相同或較少的價外窩輪。
再者,投資者若認定現水平已接近頂位,或可索性暫時獲利離場,等待下次機會來臨。窩輪投資者常犯的毛病之一,是對市場走勢缺乏方向時,仍不願沽貨離場,最終可能因為市況逆轉或時間流逝而未能成功獲利。
長假期將近,為安全起見,窩輪投資者應減低持貨資金,即使換馬也要避免投放新資金,一旦市況在短期呈現牛皮或出現調整,他們可將投資風險降低,待大市出現突破,才借勢加注。雖然價外證價格較低,但切勿投入過量資金,令風險增加。
雷裕武
麥格理證券衍生工具部聯席董事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