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西九、紅灣及領匯事件相繼變得政治化,引起商界激烈反應。身兼香港發展論壇召集人的香港明天更好基金執行委員會主席陳啟宗認為,香港市民若跟隨民主派重視「財富分配」,而非以往的「創造財富」,「香港經濟死梗」。他又稱:「香港係全中國最共產嘅地方」;而紅灣、領匯事件已令投資者減弱投資香港信心,最終受損害的是香港市民,因為商界隨時可以到別的地方投資發達。不過紅灣半島發展商之一新鴻基地產,其副主席郭炳江強調:「事件冇動搖新創建及新鴻基地產兩公司對香港投資環境的信心」。他更指出,未來兩年新地將在港展開多項投資。學者及議員也不認同陳啟宗的看法。
陳啟宗昨日出席「香港經濟峰會2005」時指出,民主派將商人等同罪人,做生意就係壞人。他提醒香港只是一個城市經濟,美國是大國,一些事美國可以做,香港不可以做。他又談及紅灣事件,稱社會壓力令地產商在一些合法的事情不能做,影響香港的投資環境;他又指有些人利用環保等各種不同事情,針對政府,志在令政府難做。至於領匯事件,他認為有政客以人民利益為口號,實以個人利益為中心,結果破壞了社會整體利益。
不過,紅灣半島發展商之一的郭炳江強調:「事件冇動搖新創建及新鴻基地產兩公司對香港投資環境的信心」。未來兩年新地將在港展開多項投資,包括興建逾七百萬平方呎收租物業,主要是寫字樓、商場及酒店,佔現時收租物業的三份之一,「這是以實際行動證明,我哋冇對香港有任何動搖的地方」。他強調,處理紅灣問題時,從來沒有受到政治壓力,亦沒有跟政府任何官員開會提出決定。另外,他重申,新地會沿用處理紅灣事件的三個原則,處理西九項目,即尊重民意、法治,及政府態度。
城市大學公共及社會行政學系助理教授葉健民稱,資本主義社會其中一個基礎是公平的法治制度,紅灣半島最終沒有被拆,正是發展商與政府以法治精神處理的結果,「市民只係透過和平行動去爭取,唔係用暴力。」
中文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陳健民指出,共產主義之下,並無私有產權可言,而在紅灣事件中,公眾一直尊重地產商擁有紅灣的業權,只是要求地產商負起社會責任,考慮環保因素不拆卸紅灣,「市民冇叫政府用唔合法手段去解決紅灣事件,連新鴻基都話營商環境冇受影響,我睇唔到香港社會有所謂共產化傾向」。
民主黨副主席何俊仁則稱,並非要求平等分配財富,而是希望最窮的人,可得到最低基本生活保障。工聯會的鄺志堅及職工盟李卓人均認為,近期多宗事件政治化,反映市民關注政府與商界之間有否輸送利益。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馬時亨昨出席電台節目後表示,紅灣及領匯事件絕對無影響投資者對香港的信心。香港交易所行政總裁周文耀也不擔心領匯司法覆核,會打擊海外企業來港上市信心,原因是本港有良好司法制度,市場信息公開。被問及事件是否增加政府出售資產的政治風險,他則稱,世界各地經濟皆與政治掛鈎,故並不擔心。
香港城市大學經濟及金融系金融學講座教授張仁良則表示,若領匯受司法覆核影響,未能如期上市,將打擊政府誠信,令借錢認購領匯的投資者多付利息蒙受損失,金融中介機構亦做不成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