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住商譽無價寶<br>陸叔理財:不拆紅灣焉知非福

保住商譽無價寶
陸叔理財:不拆紅灣焉知非福

新創建(659)和新地(016)兩家發展商上周五正式宣布不拆卸紅灣半島重建,這無疑體現了在商業社會下,企業亦要履行社會責任。不過,投資者則可能會擔心,今次企業的讓步,可能會開了一個不好的先例,令以後任何發展都會必須經過市民的討論才可實行,導致本港失去自由商業社會的美譽。

不過,我們如果從另一個角度去看,除了能為股東賺取更多金錢外,尊重市民的訴求,似乎亦是一間企業成功的要素。而事實上,我從未見過一間企業可以在漠視社會的訴求下,仍能取得成功,因為公司的商譽根本無法建立。
可能有讀者會覺得,以少賺20億元去換取商譽,似乎並不值得。但我們如果明白到商譽很多時是無價的,而且一旦失去了就很難重新建立,那大家便不會這樣去想了。無可否認,「商譽」其實是十分空泛的,因為要量度實在並不容易,甚至乎現今的會計制度,更要求公司在進行收購後,必須要將商譽逐年攤銷。這好像反映出,商譽沒有價值可言。但如果投資者拿近日聯想(992)收購IBM個人電腦業務的消息來參考一下,便會明白商譽的價值了。
大家必須要知道的是,IBM的個人電腦業務仍處於虧損之中,而且全球銷售量的排名已由當年的榜首下跌至現在的第3位,落後於惠普及戴爾電腦。但聯想仍願意以總值17.5億美元的代價把它收歸旗下,這主要是因為聯想看中了IBM本身的品牌,認為可以助聯想打入國際市場。
需知道在美國,IBM這名字就等同個人電腦的代名詞,由此可見IBM的品牌是如何值錢,商譽在商業市場的價值,亦往往會大得令人震驚。如果企業未能好好保護自己的商譽,最終的損失實在難以估計。

也許大家可以深入一點去想,新地及新世界是否真的會因未能拆卸紅灣半島重建而蒙受損失?要知道就算在4至5年後,重建後的紅灣半島真的能以8000元呎價出售,但當中涉及的利息開支、重建及拆卸費用,是否如市場估計一樣,這似乎是投資者難以計算的問題,而且還有可能出現的訴訟費用。這一切一切,都可能令發展商的成本大增,最終獲得的利潤,未必如市場想像般大。當然,最重要的還是未來4至5年樓市將會有多大的變化,實在是難以估計,發展商所需承擔的風險,投資者亦似乎沒有細心想過。

和諧氣氛更重要
如今發展商能順從民意,這將有利紅灣半島在明年更快推出,令發展商及早套取現金,有足夠彈藥去吸納更佳的土地發展。他們可能同樣能在4至5年後,推出與重建後的紅灣半島相若的樓盤發售,賺取市場預期的60億利潤,連同明年出售的紅灣半島所賺取的20多億元利潤,兩家發展商可以獲得的,不是更多嗎?大家又為何要執着於當前的問題呢?事實上,正如發展商所言,和諧的氣氛,比一切更加重要。
陳永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