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水扁經過一日「閉門思過」後,將在今日宣布辭去民進黨主席。陳水扁此舉似乎是因選戰失利迫不得已而為之,但看深一層,他只是以退為進,既可以平息民進黨內部不滿聲浪,更可以自黨務中抽身而出,方便謀劃、推動更多的「大政」,未來兩岸關係在貌似緩和之下,仍是暗潮洶湧。
台灣立委選舉結果,藍營(國民黨、親民黨、新黨)出乎意料奪過半議席,北京、華府都鬆了口氣,認為台獨聲勢受挫,但實際上,綠營並未落敗。美國、日本都有學者指出,在美國、中國的強大壓力下,綠營在立院的議席由一百席增至一百零一席、得票率也增加兩個百分點,顯示台灣本土化路線勢不可擋。
日本國際教養大學校長、中國問題專家中嵨嶺雄指出,選舉結果顯示,「台灣人民對於急獨還沒有心理上的準備」,但在國際孤立下,一直被認為對中國軟弱的陳水扁敢於改採強勢投入選戰,這也說明台灣人已很明確地提出對台灣前途的獨自主張。
到台灣觀察選舉的美國邁阿密大學政治系教授金德芳也認為,西方傳媒將選舉結果錯誤解讀為台灣民眾對未來統獨作出抉擇,如果喬治布殊政府因此認為可以喘口氣,不需要再給予台灣警告,反而能給台灣較大的空間。
可以預見的是,陳水扁絕不會錯過這樣的民意基礎和國際空間。沒有連任的壓力,沒有黨主席身份的束縛,陳水扁如何大展拳腳,還拭目以待。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