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立法會政府帳目委員會昨再就愉景灣度假村變住宅一事進行聆訊。愉景灣在七五至九四年間共增加逾六十萬平方米地盤面積,發展商卻沒補地價,議員鄭家富質疑政府為何不追回該筆「隨時有一百幾十億」的庫房收入。地政總署署長劉勵超表示,由於當年沒向發展商提及要補地價,現在追回有困難,又以政府「計錯數」為由,解釋發展商不用補地價原因。 記者:雷子樂
鄭家富昨在聆訊上指出,在九四至○四年間,發展商增加地盤面積二十五萬平方米須補地價二十億元,以此推算,當年六十多萬平方米的土地「隨時有一百幾十億庫房進帳」。劉勵超解釋,七五年愉景灣的總綱發展藍圖列明「可產生收益」的建築樓面面積為五十九萬多平方呎。七八年的總綱發展藍圖將面積換算成平方米時,政府官員錯誤計少一千五百一十平方米,及後發展商四度增加建築面積也無人察覺出錯。房屋及規劃地政局局長孫明揚承認,「咁簡單由英制轉公制都錯,實在好離譜。」
直到八七年官員才發現「計錯數」,將地盤面積由六十萬七千平方米更正為六十萬八千五百一十平方米。劉勵超說:「我可以推斷,當日部門嘅立場係日後愉景灣發展過咗六十萬八千五百一十平方米,先要補地價。」由於有關地盤面積在九四年才超過規限,發展商在當年才開始補地價。愉景灣發展商香港興業昨發表聲明,指九四年前並無增加建築樓面面積,不涉補地價事宜。
不過,多位議員質疑發展商改變了土地用途,如剔除公眾高球場增加住宅面積,令土地價值增加也須補地價。鄭經翰批評政府任由發展商隨意改動土地用途,完全「冇王管」;鄭家富質疑政府當年沒要求發展商補地價是嚴重失職。劉勵超指以當時的文件,看不到土地增值需要補地價。
劉勵超又指已諮詢法律顧問,認為當年政府與發展商談判時只涉修改地契用途,沒提及要補地價,現在要追補地價會有困難。
由於官員以沒有文件為由,未能解釋當年負責批地的前布政司鍾逸傑批准發展商取消纜車、高球場等設施和不用補地價的原因,鄭家富在聆訊後表示,帳委會仍有需要傳召鍾逸傑作供。鍾逸傑昨對本報表示,會先去信回答帳委會查詢,如須補充,他會出席聆訊。鍾明天會離港度假,元旦前返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