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城是賣泰國產品的集中地,泰國雜貨店更比比皆是,但大部份雜亂無章,有些更散發濃烈氣味,難為港人接受。有商人希望建立一個有系統、整潔及闊落的新派泰式超級市場,銳意吸納愛吃泰國食品的本地人顧客,故貨品亦全面迎合港人口味,為香港的泰國食品迷帶來一個「高檔」選擇。
這家新派泰式超市「天外天」的老闆,是泰國餐廳「金不換」及「青胡椒」的老闆林泳洋及其弟妹。他們最初花上百萬元裝飾店子,又引入多款香港人愛吃的泰國食品,原意是一併吸納港泰顧客,但店子開業兩個月,前來光顧的泰國人並不踴躍。
經過檢討後,發覺中國人與泰國人的生活習性有別,在策略上顧此失彼。即使有泰國人慣用的物品如藥油、洗頭水、減肥茶葉等貨品出售,價錢亦不比行家貴,但生意卻未如理想。
林泳洋說:「對於泰國人,我們有些條件的確不及傳統的店舖,首先他們大多營業至深夜,滿足到那些在餐館做,深夜才下班的一群顧客,還有,某些只有泰國人才需要的服務,我們又欠奉……」
鑑於來光顧的九成是香港人,林家於是順應形勢,把經營方式修訂為主要迎合港人,入貨時會揀選港人喜愛的東西,如多款冬蔭功風味食品、各式甜品、小吃、粉麵、調味料及飲品等數以百種食品。陳設方面又作了適當調動,另外,各種貨品都有中文名字及簡單註解,並且標明銀碼,盡量配合港人的選購習慣。
負責管理店舖的林家弟弟阿Paul和妹妹素蓮說:「有些客人不大認識泰國食品,所以我們要招呼得周到一點,除主動講解,有時更為客人打電話給我們餐廳的廚師,請教烹調方法。」
對於這店的印象,曾光顧的客人都叫好,但尚欠叫座。林泳洋坦言,店子還處於耕耘階段,需要時間讓街坊認知,故經營方針還在逐步改進中。
不過,對於這盤生意,他還有另一計算:「天外天除了做零售生意,也是我們三間餐廳的大後勤,擔當批發角色。」林泳洋指出,若天外天只計算零售業務,暫時不算怎麼獲利,但由於這店與餐廳生意相輔相成,計落還是有賺。
記者:陳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