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台灣民眾給冒進路線出示「黃牌」 - 盧峯

蘋論:台灣民眾給冒進路線出示「黃牌」 - 盧峯

剛過去的台灣立法院選舉說明了兩個基本事實。其一是民主選舉是一種有內在修正機制的政治制度;其二是台灣民眾對只打「口水戰」,不談實際治績的政治感到相當厭倦。
在選舉中取得勝利的泛藍陣營其實並沒有甚麼新的訴求、新的動力,更沒有甚麼新的政治明星協助動員,此所以在選舉前大部份政治觀察家都預期國民黨及泛藍陣營會喪失多數黨的位置,或至少形成兩派不過半的對峙局面。誰知道泛藍陣營居然在一片看淡聲中保持主導位置。我們認為,形成這種結果的唯一原因是台灣民眾對陳水扁當選總統後的政策路線包括兩岸政策、「去中國化」政策有疑慮、有不滿,認為應對他及他的政府發出警號、認為應對他的路線作出制約及平衡,於是他們用手上的一票給民進黨及陳水扁一個教訓,希望他不要愈走愈遠。像這樣的選擇,不正正是民主的自我修正機制在發揮作用嗎?
另一方面,今屆立法院投票率創出新低,只有不到六成選民投票。以台灣民眾的政治意識及政治動員能力來說,以泛藍泛綠爭持如此激烈的形勢來看,投票率不足六成只能說明台灣民眾對兩大陣營都有不滿、對選舉的興趣大幅消減。若果兩大陣營還是堅持各說各話、還只是在政治口號上角力,不好好在施政、在管治上盡力、不好好辦實事,那將令選民的熱情迅速蒸發、那將令更多選民流失,最終令台灣的民主政制失去原來的活力。
不過,從兩岸關係及地區穩定來說,今次台灣立法院選舉的結果則算是一個好消息。泛藍陣營控制立法院意味陳水扁總統的很多過激政策將會受到抵制、受到阻撓,甚至陳水扁及民進黨視為最重要任務的修憲、制憲工作也將難以通過。更重要的是,民進黨在選舉中受挫將迫使民進黨及陳水扁總統重新考慮他們的政策路線,或至少減少各種挑釁性的言行,這雖然不可能改善兩岸關係及亞太區的局勢,但至少可以避免緊張關係升級、至少可以避免兩岸關係進一步惡化。然而要真正打破兩岸的僵局、要真正令緊張局勢緩和,最重要的還是兩岸盡快恢復不同層次的對話特別是政治對話,只有打開了對話的通道,雙方的誤會才有可能減少、雙方的敵我關係才有可能扭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