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大窩口邨一對十歲孿生兄弟的百厭行為,香港家庭及事業發展服務訓練總監司徒漢明表示,對成長中的子女管教,令他們學懂自律、守規及責任感,實是家長的「天職」,但孿生兄弟的母親如此放棄管教子女,已構成疏忽照顧,可被視為虐待兒童個案。
司徒漢明指出,該對兄弟的典型行為問題,對社會的破壞性很高,主要是他們長期缺乏母愛,相信他們對其他人亦失去信心,其母應重新關心及管教子女。長此下去,孿生兄弟長大後可能會觸犯法例,故需要專家給予長時間輔導,否則應交由社署的院舍託管,讓他們從中學習規律。
另外,孿生兄弟因為平日未能透過社會認可的方法,如優越的運動會比賽及學業成績來獲取滿足感,所以只好採用另類方法,如犯事被警員拘捕返署,去追求新鮮的官能刺激,並可在朋輩中表現其個人膽識,以博取掌聲來顯示威風。
他建議,孿生兄弟應進行一些有難度性、挑戰性及紀律性的活動,如攀石、軍訓、獨木舟或加入球隊,將他們多餘的精力轉化往正途,從而達到成功感。
此外,「樂苗坊」註冊心理學家周婉芬博士指該對兄弟的行為屬品行紊亂(ConductDisorder),是一種病態,可能他們自小缺乏管教及愛護及自卑,致他們頻頻犯規,家長必須以懲罰及愛心,雙管齊下去教導他們,否則日後只能將他們判入兒童院甚至監獄,透過刑責來讓他們知道後果的嚴重性。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