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經濟環境改善並未為建造業帶來就業機會,有立法會議員近日向財政司司長提出要求,希望政府考慮在日後政府推出的工程中,規定將一部份建造業的預製件工序留在香港,以改善建造業工人的就業狀況。
這建議絕不可行。若特區政府最終決定採用這政策,無異於把香港的大門關起來,阻止內地建造業和本地建造業間的公平競爭,違反香港一貫奉行的自由市場原則。
此外,自回歸以來,特區政府積極進行的一項工作,就是加強本港與內地經濟的進一步融合,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CEPA)就是在這樣背景下催生的。CEPA目的在於令內地與本港,無論在服務或產品方面,能透過該協議進行自由貿易。若現在我們規定某些建造業預製件工序必須留在香港完成,就等於為內地建造業進軍本地市場設限。這明顯地與CEPA背後的自由貿易原則相違背。
有利時,積極向中央爭取內地市場對我們開放,但當內地一些行業因競爭力較本地產業高,可能取代後者時,我們又要對其設下重重關卡,那不正是輸打贏要的表現嗎?假若內地市場透過CEPA為我們放開,我們卻對其出口處處設限,這不就是把原本基於互惠互利的基礎所簽訂的CEPA變為港人向中央要「着數」的協議嗎?
最後更令人氣憤的,誠如財政司司長所說,如果真的要求某些預製件工序須留港生產,其成本將較昂貴。換言之,這樣的安排就如議員請客,納稅人埋單;就如議員們慷納稅人之慨,向建造行業作利益輸送!那批支持這政策,卻又整天打着甚麼為民請命,捍衞社會公義招牌的立法會議員,能不汗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