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房屋委員會昨日公布,凡認購領匯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2382,下稱領匯)的散戶,一人至少有一手(五百個)基金單位,每個基金單位發售價定為十元八角三仙,為上限定價,散戶認購總值二百五十萬元以下者,可獲百分之三折扣,即每單位成本為十元五角一仙(不包括經紀佣金及徵費)。而分配給本港的比例約為六成五,較原先預期為高,相信涉及政治考慮。 記者:劉碧思
房委會發言人表示,分配予香港投資者的基金單位佔整體發售量約六成五,其中本地散戶約佔五成七,合共約十二億四千萬個,較原定的數目增加超過五倍,另外,強積金則佔約百分之八。發言人說:「把百分之五十六點五基金單位分配作香港公開發售,超逾了地鐵公司上市時,把最終發行額中的百分之五十二分配予香港公開發售的比例。」
發言人又稱,房委會已行使超額配售權,將所持另外約二億二千萬個基金單位全數出售,換言之,房委會在領匯已經「一股不留」。消息人士稱,是次分配基準,是經過房委會分析督導小組綜合各界意見,包括政黨及獨立議員後作出。
至於惹起爭議的九名基礎投資者及策略夥伴嘉德置地,則合共獲分配兩成五基金單位,其中嘉德置地獲分配百分之五點九,是持有最多領匯基金單位的單一公司。其他所有投資機構,只能分配約一成基金。
由於機構投資者缺貨,證券界人士估計,他們會在上市後在市場吸納,令領匯股價有極大支持,市場預期,領匯上市首日可升一成至兩成。若以此計算,持有一手領匯的散戶,若價位升至十二元,即升約一成,包括百分之三折扣優惠,不計交易費用可賺七百四十五元。
領匯香港公開發售部份,超額認購達一百三十倍,而國際發售部份,亦超額認購十六倍。是次領匯上市,打破了世界及香港多個紀錄,不僅是香港上市計劃中凍結最多資金的一次,是香港同類型最大型私有化計劃,更是香港首個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其形式及規模之大也刷新了世界紀錄。
領匯上市反應佳,在財經角度非常成功,為公產私有化造成一個範例;但其間公屋居民入稟法院,令上市計劃出現變數,事件亦因而變得極政治化,房委會最終雖然滿足市民「一人有一手」的要求,但有市場人士擔心,本港金融事務政治化,會增加國際投資者對投資香港的風險估計,影響日後如機管局上市等私有化計劃。
不過,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助理教授麥萃才認為,是次「一人一手」的分配方式,相信與政治考慮無關,因為過往政府分拆資產上市,亦按相同的分配基準,現時散戶獲配約五成七領匯,與原定超額回撥相若。他又稱,雖然領匯上市仍面對司法覆核的不明朗因素,但本港司法獨立,應不會因分配結果而衡量是否受理司法覆核,即使最後法院受理覆核要求,反而凸顯本港司法獨立,增加外國投資者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