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前副總理:辦藝術館不能靠財團

西班牙前副總理:辦藝術館不能靠財團

【本報訊】西班牙畢爾包昔日是一個沒落的工業城市,烏煙瘴氣,但在九二年展開連串自救行動,包括興建博物館,聘請世界級建築師將博物館建成城市地標後,畢爾包一夜翻身。當年有份參與計劃的退休官員道出成功之道,強調要辦好博物館帶動社會復甦,必須由政府推動,因為大財團都只着重短期利益。

開館一年半已回本
八十年代末,畢爾包面對嚴峻經濟問題,近二百所中小型企業因經濟轉型瀕臨倒閉,失業率達百分之二十四。為挽救危機,政府聯合民間機構成立了一個專責構思未來的法定組織「Metropoli——30」,花了一年時間諮詢公眾,歸納意見並設定了十年重建大計。整項計劃涉款達十五億美元(約港幣一百一十七億元),當中和美國紐約古根漢博物館合作興建博物館以吸引遊客,是這項城市重生計劃的靈魂,博物館九七年建成後,旋即令畢爾包成為一個文化旅遊都市。
當年任副總理的JonAzua,現已退休並出任畢爾包古根漢博物館基金會成員。他表示,當年發起以博物館振興城市的大計,曾遭市民強烈反對,批評政府無錢還去投資文化,不過博物館建成首年吸引了一百三十萬名遊客到訪,失業率數年間下降至百分之十二,博物館所投資的一億美元(約港幣七億八千萬元)在開館一年半後已回本。

財團只重短期利益
對於香港有意將西九龍發展為文娛藝術區,JonAzua認為,一個地區的長遠藝術文娛發展,必須由政府推動,假手大財團並不可行,因為大財團都以短期利益為重,整個社區的效益只有政府才兼顧到。他指出,若香港最終由大財團去發展文化項目,政府應要扮演其中一個重要角色,以保障公眾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