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馬洲蒼鷺染H5病毒死亡

落馬洲蒼鷺染H5病毒死亡

【本報訊】漁農自然護理署再於落馬洲發現一隻蒼鷺死於H5禽流感病毒,是最近一個月內的第二宗。發現蒼鷺地點周圍二十多個雞場未有雞隻染病或異常死亡的情況;曾接觸蒼鷺的十二人也沒有病徵。傳染病專家認為接連發生同類事件,顯示爆發禽流感的風險仍然存在。

附近雞場無影響
衞生福利及食物局昨證實,漁護署人員本月三日於落馬洲魚塘附近,撿獲一隻似是已染病的蒼鷺,送往新界北動物管理中心隔離觀察。蒼鷺翌日死亡,漁護署於是在大龍獸醫化驗所為蒼鷺驗屍,包括測試腦部及肺部組織,結果證實對H5病毒呈陽性反應。
漁護署人員遂巡查撿獲蒼鷺地點五公里範圍內的二十多個雞場,沒有發現雞隻感染禽流感或異常死亡。衞生防護中心正監察曾接觸該蒼鷺的九男三女(二十五至五十四歲),他們全部沒有病徵,健康良好。
漁護署上月初曾在落馬洲撿獲一隻蒼鷺屍體,化驗後證實牠死於H5N1禽流感病毒。傳染病專科醫生勞永樂表示,接連事件顯示候鳥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問題持續,未受控制。香港大學感染及傳染病中心副總監何栢良也認為,候鳥感染禽流感並不出奇,顯示本港爆發禽流感的風險肯定存在,因此現階段要做好預防措施,防止病毒從候鳥傳播到其他動物或人身上。
何栢良又稱,曾接觸蒼鷺的十二人,染病風險不大,但衞生防護中心應在有需要時給他們服用抗流感藥物「特敏福」(Tamiflu)。

讓候鳥自然覓食
大埔環保會自然保育顧問詹肇泰指出,位於落馬洲範圍內的濕地,負責人均以特定的水位及在魚塘放魚以吸引候鳥來集中覓食,以達保育之效,但可能因此增加禽流感傳播,「佢哋喺咁密集環境下,如果一隻染病,其他都可能會有事。」他促請濕地負責人停止有關措施,讓候鳥自然分散覓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