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匯(2382)上市招股,凍結資金的金額創紀錄,但兩個市民向高院申請臨時禁制令阻領匯上市,則暴露了領匯的風險。由於有可能令領匯不能如期掛牌,又或掛牌後仍會面對訴訟的糾纏,令這幾天的港股急轉直下。
領匯是否押後掛牌甚至取消上市,對香港的影響都很大,政客動輒鼓動市民興訟,此例必會嚴重打擊國際投資者對投資於香港的信心,當中代價之大難以想像。
現時社會的焦點都放於明天高院聆訊的結果,以及原訴人若敗訴會否繼續上訴。當然,若領匯敗訴,則無論上訴與否,都已為香港的國際金融地位帶來沉重打擊。原訴人若敗訴後在政客支持下不斷上訴,會令不明朗因素延續下去,對香港的國際金融市場地位亦會造成大創傷。法院將如何判決,及會否不批准上訴,對香港的整體利益已變得非常重要。
法官會如何判呢?事情發展至今,法官已不能單考慮在法律上誰更有理據,而必須考慮判決帶來的結果對於「公眾利益」有何影響,若這是一場「公眾利益」的對決,則讓領匯如期上市,並否決上訴申請,是符合更大的「公眾利益」,並可避免不明朗因素的影響。
利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