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市蜃樓 - 童元方(香港中文大學翻譯系副教授)

海市蜃樓 - 童元方(香港中文大學翻譯系副教授)

我在波士頓上學時,就是去這家理髮店。來香港後只要回波士頓,仍是去這家理髮店。最初當然是因為離我住的地方很近,過一個紅綠燈就到了。更大的理由是老闆的手藝很好,他剪頭髮,我放心得從不看鏡子。這老闆是意大利的移民,好像我在美國去過的理髮店都是意大利人開的。他鬈曲的頭髮,貼身的黑襯衫,酷而有型。一開口,意大利口音的英文不含糊,有時懷疑他是不是西西里來的了。店名曰:「海市蜃樓」(Mirage)。
他很愛自己的小舖,地面剪髮,地下美顏。每隔一段時間就油漆粉刷一番,同時換個新的色系,甚至重新隔間。店名是從來不變的,而店名後面所附的那個字則隨裝修而改動。起先叫「沙龍」(Salon),之後叫「理髮」(Haircut)。今年暑假我去的時候,居然是霓虹燈管的顏色;又新潮,又超現代。只聽他得意地說:「過來看呀!我把樓梯的方向都改了。」他接着說:「你知道隔壁的照相舖改成健身房了,九月開張,會帶來很多新客人,所以我的店也要與時並進,現在叫『海市蜃樓美容院』(Spa)了。」

在十多年的交往中,我看他店舖裏的理髮師,從歐洲裔的俏女郎到意大利的故鄉仔,到中南美洲的掘金者。他說他的意大利話,她們說她們的西班牙話,雖各說各話,但彼此都聽得懂。
想起剛認識他的時候,覺得他陰陽怪氣、莫名其妙。昨天談笑風生,今日沉默不語。上次跟他打招呼,他勉強牽一下嘴角;而這次卻開懷大笑。我逐漸覺得:這個人是神經病嗎?因為他臉變得太快,翻過來笑鐵面,翻過去哭鐵面,讓人不舒服而心生恐懼。有一天我跟店裏的波蘭姑娘抱怨他們的老闆,問起他究竟為甚麼「晴時多雲偶陣雨」如此捉摸不定。
「你說的是Sal跟Al罷。那個愛說話的是Sal,不說話的是Al;他們是同卵雙胞胎啊!」「啊!怎麼會這樣?原是兩個人!為甚麼長得那麼像,而脾氣又那麼不像。你為甚麼不早些告訴我!」
每年十月裏總鬧一陣諾獎,今年的物理獎是有關夸克的故事。我找到徐一鴻(A.Zee)的科普名著來看。徐說每種夸克都以紅藍黃三種顏色出現,顏色不同,質量相同。這個成三的性質好比幾年來因為老跟一位鄰居點頭,竟不知她是三胞胎之一。我們從來所看到的是三個不同的人。
難道Sal和Al是夸克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