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偉棠
溫家寶在海牙會議舉行前夕,呼籲歐盟解除對中國長達十五年的武器禁運政策。他解釋解禁並不意味着中國想從歐洲購買先進的武器,而是反對在政治上對中國的歧視。這項制裁措施是在一九八九年,中國當局血腥鎮壓天安門民主運動後實施的。
談到對中國的政治歧視,自八九年後,經濟改革雖然令中國現狀改變不少,可是極權政治從未有一天對中國人民手軟,連已經八十多歲的趙紫陽,仍要活在被監視和軟禁的生活中;不少民運人士仍拘禁在監獄中。國內仍是強硬打壓異見聲音;共產黨仍是一黨專政,當權者借古法今的獨裁者來穩固個人地位。
在台灣問題上,數百枚導彈正對準隔岸兩千多萬同胞,在國際舞台上不斷打壓對方的生存空間,迫使台灣同胞厭惡中國的包袱,讓時勢創造了陳水扁、李登輝等,不斷尋求去中國化的人與中共對抗。
對一個專權國家實施經濟制裁是否合理,見仁見智;但毫無疑問,軍事制裁是百分百合理。特別是回憶當年六四事件,中共要動用國家軍隊,來鎮壓手無寸鐵的學生,用機關槍無情的掃射,用坦克車殘酷的輾斃。再看看今天,台灣兩千多萬同胞的生命遭受到中共的軍事威脅,所以對中國的武器禁運,無論是實際上或意義上都相當重要,歐盟不解除對華武器禁運政策絕對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