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在無重的太空進食不簡單。早期太空人只能吃牙膏形的流質食物,直接擠進口中。經過不斷研究改良,今天的太空食物已「正常」得多。即將運到太空站的補給食品,就有給華裔太空人焦立中吃的點心餃,俄羅斯太空人沙里波夫則有炒飯。
現今太空人在太空進食,基本上跟在地面進食已分別不大。特製餐盤能黏着餐具和食物,還能自動為食品加熱,每天吃三餐,美國的菜譜以六天為一個循環,俄羅斯八天。
食物的種類更是多元化。美國太空人有七十多款食品和二十種飲料選擇。主餐如牛排、意粉等可加水翻熱。飲料有湯、果汁和加水沖的咖啡粉等。平時還有各式餅乾以至雪糕小吃。俄羅斯在前蘇聯八十年代的高峯期,更一度發展出達二百六十種太空食物。
中國太空人楊利偉去年首次升空二十多小時也吃了三餐。第一餐是加水翻熱的脫水八寶粥,之後有宮保雞丁和魚香肉絲等小菜。別小覷這些家常菜,太空人吃一餐比我們地球上的大餐還貴。每公斤食物發射費要約七萬八千港元,每名太空人每天就要吃一至兩公斤食物。
美聯社/《蘋果》資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