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驚天駭俗的「環保拆樓」大計經歷了十二日的炮轟突然告終,紅灣半島發展商新創建與新鴻基地產昨傍晚發表名為「尊重法治,包容民意」的聯合新聞稿,宣布「為免影響社會的穩定和諧」,決定不拆紅灣半島。政府與社會各界均表歡迎,毗鄰紅灣的官小學生表示高興;測量師估計發展商會少賺四十億元;有經濟學者則形容,這是現代商業社會下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正確決定。 記者:蔡元貴
發展商宣布,在考慮到自公布紅灣半島重建計劃以來,引起社會上各方討論,兩集團為免影響社會的穩定和諧,決定改變拆卸計劃。新創建與新地兩大集團決定重新研究改裝樓宇、提升單位設施以至屋苑質素的可行性。
「我哋勇於認錯,勇於改過。」發展商上月底公布「環保拆樓」大計時,曾臚列了大條道理,解釋為何勇於重建從未入伙的私人參建居屋紅灣半島,理由是該屋苑質素低劣,即使翻新改裝也無法達致私人樓宇的最低標準,而重建紅灣半島更有助維多利亞港的景觀及紅磡灣一帶的地產市道。
被指賤賣居屋,並陪上了民望的房屋及規劃地政局局長孫明揚這天少見的展露寬容,更快速召開簡布會回應事態發展。他表示,發展商的決定是回應了社會的訴求,也符合政府與發展商當初協議的原意。孫明揚說,尚待發展商提交改裝藍圖,方能決定是否需要補地價,而由始至終,政府沒有考慮過購回紅灣半島。
環境運輸及工務局局長廖秀冬表示,歡迎不拆紅灣半島的決定,並希望樓宇日後在改建過程中,盡量減少產生廢料。曾經以「大笑話」形容拆樓的行政會議成員鄭耀棠昨表示欣賞發展商的決定,並認為這是發展商有勇氣面對民意的表現。立法會議員、環保團體及教育組織均感高興,認為這是民意的勝利,更是可持續發展精神及企業責任的體現。
紅灣半島發展商之一、新創建主席鄭家純昨否認受壓力:「政府完全冇畀過壓力我哋,我哋宣布拆樓之後,聽到好多不同嘅聲音,我哋今次呢個決定主要都係尊重民意,我覺得香港爭拗太多,事實上對香港經濟環境係唔好嘅,我哋希望減少啲爭拗。」鄭家純又認為,事件並未影響公司聲譽,目前未有具體改建計劃,難以估計涉及的成本及少收的利潤,但他估計,經改建後的單位可以在數月後推出市場。
發展商在聲明中指出,兩間發展商建基香港,不願見到社會紛爭,更不願見到香港尊重私有產權和合約精神受到衝擊,破壞自由經濟的營商環境。發言人強調改變拆卸計劃的決定,是顧全大局,充份考慮民意,體諒和包容各方意見而作出的。
兩間香港大企業屈從民意而打退堂鼓,嶺南大學經濟學系系主任何濼生說:「發展商應該咁做,咁做亦冇乜蝕底。衝住民意,犯天下之大不韙唔值得,反而尊重社會、順應民意,對企業長遠嘅商譽同長遠利益都有好處。」他指出,在現今社會做生意,大企業「唔可以純粹睇利潤,亦都唔應該埋怨事件有冇政治化。」
城市大學管理科學系教授曾淵滄也認為不拆樓決定正確,他說:「經營一間企業,唔應該對社會大多數聲音充耳不聞。」曾淵滄形容,兩大發展商今次是向政府賣了一個人情,「份人情值四十億,對發展商嚟講唔係好貴,一人二十億,點都好過以後為咗補地價打足十年官司。」不過曾淵滄擔心,國際投資者會認為發展商是屈服於社會壓力之下而放棄一個商業決定,「對商人嚟講,爭取最大利益係理所當然嘅,紅灣半島嘅峯迴路轉令人好意外,亦可能會影響香港自由營商環境嘅形象」。